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通过以5龄桑蚕(Bombyx mori)后部丝腺重量及其组织内氨基酸激活酶蛋白含量的跟踪测定.阐明了5龄桑蚕后部丝腺蛋白质生物合成规律。结果表明,桑蚕在5龄期后部丝腺氨基酸激活酶的含量变化与后部丝腺的重量变化基本同步,均随日龄呈“S”形曲线走向。后部丝腺重量及氨量及氨基酸激活酶蛋白含量变化的“S”形曲线可用逻辑斯蒂克曲线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峰。接种96h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接种5d后形成成熟孢子,每个细胞平均产100个孢子。在其生活史中,柞蚕微孢子虫呈双核或四偶核,并表现出孢子二型性,具有典型的Nosema属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combinant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rApNPV) ,研究了无包涵体重组病毒(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柞蚕幼虫体内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 :无包涵体的重组病毒能够在柞蚕幼虫体内正常繁殖并引起继发感染 ,经柞蚕幼虫繁殖的重组病毒粒子能够完成对柞蚕幼虫的再次创伤感染。重组病毒所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经柞蚕幼虫繁殖后仍能在柞蚕幼虫体内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量达到经培养细胞繁殖的重组病毒在柞蚕幼虫体内的表达水平 ,说明在利用杆状病毒批量表达外源蛋白时 ,可采用昆虫幼虫体内繁殖方法繁殖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4.
刘限  李青峰  许方国  王英 《蚕业科学》2003,29(2):200-202
采用醋酸地衣红染色法测定了3个春柞蚕品种的丝腺细胞数,以三里丝最多,C蚕次之,青六最少。通过比色法测定各品种丝腺细胞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也是三里丝的酶活性高于C蚕,C蚕高于青六;同一品种中则是雄要的酶活性高于雌蚕。  相似文献   
5.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载体表达系统的建立,使数百种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的表达.该系统的产业化开发如大量培养昆虫细胞,存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pNPV)载体表达系统,是利用柞蚕蛹为宿主进行外源基因表达.我国柞蚕资源丰富,柞蚕的蛹体大,以蛹滞育越冬,能够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求.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3个不同亚株,本实验研究了ApNPV A株系[简称ApNPV(A)]对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种的柞蚕蛹的感染性,为利用柞蚕蛹表达外源基因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柞蚕雌体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蛹发育的前期卵巢及卵巢管发育较快,卵巢管壁分泌卵泡细胞,将外语系平细胞及滋养细胞包围起来形成卵室和滋养室,中期滋养细胞发达,核分枝,后期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滋养细胞萎缩退化,卵母细胞增大,同时卵泡细胞分泌卵壳物质形成卵壳。蛹发育前期附腺开始形成,中期开始分泌粘液,此时附腺的端部,中部和基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别,后期端部的腺细胞发达并形成皱褶,而中部和基部的腺腔扩大,腺细胞逐渐失去分泌功能,受精囊腺在蛹发育前期逐渐形成,到中后期其端部,中部和基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端部的腺细胞发达,形成大量的皱褶,中部的腺细胞皱褶减少,腺腔扩大,外层肌肉增厚,基部腺细胞不发达,腺腔增大与受精囊相连。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桑树硬枝扦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塑料袋扦插的方法,对沈阳地区现行的铁耙、育8号和菠萝3个桑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及生根剂对其扦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树不同品种的扦插发芽、生根情况不同,同时扦插成活率也存在一定差异,以菠萝桑扦插效果最好;同一桑树品种,枝条不同部位,扦插效果也不同,以基段扦插效果较好;生根剂处理,可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在春柞蚕卵发育至反转期时,采用恒定磁场,以其不同强度及时间辐照处理柞蚕卵。结果表明:与对照区比较,孵化率,3龄及4龄眠蚕体重均有所提高;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性状也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