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文阐述了中国加入WTO以后,安徽蔬菜种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巨大挑战。并对安徽省蔬菜种质资源和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全省种子企业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安徽省蔬菜种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安徽省产区开展5个秋葵新品种的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秋2、中秋1、中葵6分别比对照增产14.29%、5.37%和5.08%,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适合在安徽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江淮地区水稻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江淮地区水稻主要病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院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苏审稻200506).  相似文献   
5.
沿淮淮北地区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沿淮淮北地区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给皖北及邻近地区引种大麦新品种"花11"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11"品种在皖北地区的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22 万/667 m2较为合适,其中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小,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设置更多的播期、适当再提高播种密度可能有助于找到更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来提高"花11"在皖北地区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江淮地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正确鉴定安徽省选育和引进芝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在安徽省3个不同地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4号显著增产的有10-4919(增产15.35%)、皖芝7号(增产5.51%)、郑芝0308(增产3.94%)、11PJ07(增产3.54%)、10M4009(增产2.76%)、皖芝8号(增产1.97%)、固芝三号(增产0.39%),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该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给皖北及邻近地区引种大麦新品种“花11”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11”品种在皖北地区的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22万/667m2较为合适,其中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小,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设置更多的播期、适当再提高播种密度可能有助于找到更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来提高“花11”在皖北地区的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