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不同农药减量技术组合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控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和低风险高效农药替代、天敌释放、助剂减量和理化诱控技术的合理组合均能达到替代化学农药、控制水稻二化螟为害的效果,实测产量高于同生态常规防治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5mL/kg、20mL/kg、25mL/kg24.1%肟菌·异噻菌胺药剂拌种及25%咪鲜胺乳油4 500倍液浸种后对水稻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1%肟菌·异噻菌胺药剂拌种对水稻秧苗的根数、根长、株高、茎基宽、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4.
简述了2020年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早、区域广,流行期长、程度重,不防田损失重等流行特点,介绍了疫情期间各地采取的领导高度重视,防控资金落实到位,做好领导参谋,监测预警到位,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培训到位,创新服务方式,统防统治到位,各方协同配合,保障防控物资到位的五到位措施和推广抗病品种、适期晚播、药剂拌种,以及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药剂防治等关键防控技术,有效控制了条锈病的为害,挽回粮食损失达6.1亿kg,实际损失低于2%,确保了小麦稳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正>4月13日,农业部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全国小麦主产区省植保站主要负责人参会。农业部要求各地要确保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蚜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内、病粒率控制在1%以内、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32%以上。具体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和"一喷三防"补助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积  相似文献   
6.
2017年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114.13万hm2,小麦条锈病在湖北省大发生,发生达到了71.84万hm2.在全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大力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小麦条锈病防控面积达到1 09.27万hm2,使小麦条锈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挽回小麦损失2.9亿kg.现将2017年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的特点和防控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农抗诺沃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戊唑醇不同剂型产品为对照,研究了新的农用抗生素抗诺沃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诺沃霉素WP 1 500~3 00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81.6%~85.8%,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达到39.0%~41.4%,与对照相比增产10.5%~11.8%。  相似文献   
8.
半夏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一年内半夏二个生长季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看出,半夏植株在苗期干物质积累较慢,珠芽形成和块茎膨大期积累迅速,生长后期(倒苗期)则又减慢。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长期半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第一生长季,出苗后生长3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分别占该生长季吸收量的30.6%,27.7%和27.8%;生长至60 d时吸收量迅速增加,分别占该生长季的43.6%,52.3%和49.0%;60 d以后其吸收量又逐渐减少。半夏第二生长季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第一生长季的基本一致。表明半夏一年内以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63﹕0.87。  相似文献   
9.
柑橘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脐橙是柑橘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在三峡库区尤其是秭归的县农业经济结构和山区百姓脱贫致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建园、管理、经营等多视角,总结了秭归脐橙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今后柑橘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湖北省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 206hm2左右.菌核病是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做好油菜菌核病防控工作对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省2014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归纳,结合菌源、气候、品种、栽培等多因素对全年油菜菌核病发生重、发生区域特性强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将今年全省油菜菌核病防治中所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