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研究了25个甘薯品种苗期茎尖乙醇提取物多酚含量(PC)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 1,1‐diphenyl 2 picrylhydrazyl)清除反应的清除量(QS )和反应速率(RS )的影响,以期为甘薯茎尖抗氧化活性DPPH?评定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特定的DPPH?清除反应体系中, PC在0.83~41.01μg/mL线性范围内, PC与QS极显著正相关,与0~1 min RS极显著正相关;反应80 min以后的QS与 RS达到稳定平衡阶段.因此,DPPH?清除反应制约于多酚和DPPH?两种底物浓度,并受反应时间影响.当 PC增加到一定程度和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 PC与其 QS ,RS存在非线性相关.利用DPPH?清除法评价甘薯茎尖抗氧化活性时,由于品种间 PC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研究特定反应体系下茎尖 PC及其与 QS ,RS的线性相关区域,确定适宜的茎尖质量浓度范围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5个甘薯品种苗期茎尖乙醇提取物多酚含量(PC)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清除反应的清除量(QS)和反应速率(RS)的影响,以期为甘薯茎尖抗氧化活性DPPH·评定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特定的DPPH·清除反应体系中,PC在0.83~41.01μg/mL线性范围内,PC与QS极显著正相关,与0~1min RS极显著正相关;反应80min以后的QS与RS达到稳定平衡阶段.因此,DPPH·清除反应制约于多酚和DPPH·两种底物浓度,并受反应时间影响.当PC增加到一定程度和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PC与其QS,RS存在非线性相关.利用DPPH·清除法评价甘薯茎尖抗氧化活性时,由于品种间PC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研究特定反应体系下茎尖PC及其与QS,RS的线性相关区域,确定适宜的茎尖质量浓度范围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3.
渝苏162系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于1997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的苏薯4号随机集团杂交的种子中选育出来的甘薯新品种.介绍了对该品种的生产力和其他特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2002--2003年的重庆市区试中,与对照品种南薯88比较,渝苏162的鲜薯产量在2002年、2003年分别增加3.47%、-7.96%,薯干产量分别增加12.57%、2.71%;藤叶产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2.16%;生物鲜产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0.18%,和对照基本持平;淀粉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9.12%.此外,渝苏162在2年内的平均上薯率为77.72%,平均薯块烘干率为31.62%,平均薯块出粉率为18.49%.2003年检测结果显示,渝苏162薯块硒含量0.111 0 mg/kg,粗蛋白含量1.02%,可溶性糖含量7.74%.总体看来,渝苏162萌芽性好、结薯较早、抗黑斑病、耐贮性较好、熟食适口性好,因而适宜作为食用和食品加工型甘薯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65个甘薯品种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反应过程中相关指标的研究,探索其清除DPPH•的行为特征差异。【方法】测定65个品种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在0.1、0.2、0.4、0.8、1.6、2.0 mg•mL-1 6个浓度下清除DPPH•反应的0—210 min中19个时间点的DPPH•清除率,计算反应速率及其变化、各品种的EC50和各浓度下清除率达到50%与80%所需时间,并根据这些指标对65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甘薯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的清除DPPH•行为在65个品种间虽然表现为连续性,但聚类分析能将其分为5种行为类型,并以类型Ⅱ、Ⅲ为主。?类型Ⅰ包含1个品种,0—1 min和1—3 min的反应速率、210 min的清除率均显著小于其它类型,醇溶提取物浓度达2.0 mg•mL-1时清除率仍不能达到50%。?类型Ⅱ包含44个品种,平均抗氧化能力显著优于类型Ⅰ,次于其它3种类型。醇溶提取物浓度达到0.8 mg•mL-1时有24个品种能达到50%清除能力,平均需时83.89 min,但无品种能达到80%;而2.0 mg•mL-1时有37个品种能达到80%清除率,平均需时59.23 min。④类型Ⅲ包含17个品种,其清除率曲线变化趋势、210 min的清除率、EC50、反应速率以及清除率达到50%和80%的品种比例及所需时间均介于类型Ⅱ与类型Ⅳ之间,并偏向类型Ⅳ。⑤类型Ⅳ包括一个品种,类型Ⅴ包括2个品种。两者的EC50低于前3种类型,均在0.4 mg•mL-1时就能达到50%,在0.8 mg•mL-1就能达到80%,且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其它类型。而两者主要区别体现在反应速率的变化方面。【结论】在利用DPPH•清除法评定甘薯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清除率随反应时间、醇溶提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阶段反应速率、反应消耗时间、EC50多项抗氧化反应行为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