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渗透胁迫和土壤干旱处理下硫化氢(H_2S)对豆类植物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绿豆(‘苏绿2号’和‘苏抗3号’)和红小豆(‘苏红2号’和‘苏红3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0.01、0.05、0.1、0.4和1.6 mmol·L~(-1))的硫氢化钠(Na HS)溶液分别浸泡种子和浇灌幼苗,之后进行渗透及干旱处理,测定种子及幼苗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施加不同浓度的Na HS溶液能不同程度缓解渗透和干旱胁迫对4种豆类植物的生长抑制,并在NaHS浓度为0.05或0.1 mmol·L~(-1)时较好地缓解胁迫抑制。此浓度下4个品种豆类植物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发芽指数和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达到最优值。如:在NaHS浓度为0.05 mmol·L~(-1)时,‘苏抗3号’24 h发芽率和‘苏红3号’72 h发芽率分别为62.67%和52.50%,且‘苏抗3号’的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干旱对照增加了0.473 g、24.87%和9.06;在Na HS浓度为0.1 mmol·L~(-1)时,‘苏绿2号’24 h发芽率和‘苏红2号’72 h发芽率分别为79.32%和68.33%,且与干旱对照相比,‘苏绿2号’‘苏红2号’及‘苏红3号’的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苏绿2号’分别提高0.250 g、21.09%和9.29;‘苏红2号’分别提高0.378 g、25.13%和7.05;‘苏红3号’分别提高0.466 g、18.82%和7.26。[结论]外源H_2S能缓解渗透及干旱胁迫,有效提高豆类植物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碳:植物气体信号分子的新成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植物中新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主要由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催化产生,并应答多种激素处理和环境胁迫因子对植物的刺激。最近的研究表明,CO参与植物不定根、侧根及根毛的发育,并在植物耐受盐害、渗透、重金属、紫外辐射和营养元素缺乏等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中CO的产生及其结合物、生理功能及信号作用的研究新进展,并介绍了CO与激素及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白茶、糯米粉、面粉、白砂糖、鸡蛋等为原料,研究了白茶蛋糕的生产工艺及其防腐保鲜技术。分别以纳他霉素添加量、ε-聚赖氨酸盐酸盐添加量、二次灭菌时间单因素进行试验,再以这三者变量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保鲜技术参数为二次灭菌时间25 min、纳他霉素浓度0.15 g/kg、ε-聚赖氨酸盐酸盐浓度0.10 g/kg。这一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白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效提高了白茶蛋糕的营养价值,而且延长了白茶蛋糕的保质期,可以为白茶蛋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教育背景、职业规划和自我意识等现状给高校专业课教学带来严峻挑战,使得高校对有效、新型教学方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精准教学作为能解决学生个体差异、达成教学目标的良好办法,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并有学者提出了实施框架和策略。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为精准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在"生物化学"课程群精准教学实践中,构建基于教师、学生和智慧校园三方互相协作的精准教学基本框架,在每个教学周期中实施精准定位、每日绘图、改变和不断尝试的四步成功法,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精准教学实施初期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也将从教师、学生和校园三方面着手解决。相关探索将为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绿原牌有机肥施于玉米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绿原牌有机肥1 125 kg/hm2、尿素180 kg/hm2,玉米增产10.60%。试验条件下化肥施用量减少超过50%时,玉米产量降低。施绿原牌有机肥4 500 kg/hm2,不施化肥,玉米减产10.48%,表现为苗期生长发育正常,全施绿原牌有机肥处理拔节期脱肥,千粒重、穗粒数明显减少。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既可改良土壤结构,玉米又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植物代谢通路关键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研究中,筛选各种条件下合适的内参基因至关重要。[方法]以UV-B为主要胁迫,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对不同取样时间(处理后0、1、2和5d)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幼苗根、茎、叶组织中Actin2、GAPDH、MSC27、18SRNA、β-tublin、bZIP、UBQ、PPPrep、Ms0350f03和Ms0369f07等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geNorm软件显示:紫花苜蓿幼苗根部UV-B胁迫下MSC27和UBQ的稳定值(M)较小,增加第3个内参基因后变异值(V)基本不变,表明选用2个内参基因即可;茎部则是MSC27和Actin2的M值较小,同时相应的V值也满足要求;而使用M值较小的Actin2和GAPDH为内参,在研究叶片基因表达时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当增加第3个内参基因时,V值变大,反而影响结果。同时发现,18SRNA和β-tublin在根和茎叶中的稳定性均较差,因此不适宜作为内参基因使用。NormFinder的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结果差异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算法不同。[结论]在UV-B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根部中MSC27和UBQ的表达较为稳定,而在茎部则以MSC27和Actin2为宜,使用Actin2和GAPDH为内参在研究叶片基因表达时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本研究对UV-B胁迫下紫花苜蓿中关键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芽苗菜为材料,在白光下外源添加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相关的试剂为处理,以加水为对照,探究HO-1对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处理均不影响芽苗的鲜质量。与对照相比,添加HO-1诱导剂(Hemin)后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显著升高,HO-1抑制剂(ZnPP)及血红素降解产物(BR、CO、Fe2+)处理下花青苷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抑制剂ZnPP处理后下降最多;经诱导剂Hemin处理后HO-1及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调控基因PAP1和关键结构基因PAL、CHS、CHI、F3H、DFR的表达量以及PAL酶活性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提高。由此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过上调花青苷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促进花青苷积累。  相似文献   
8.
通过和阳复合微生物肥在大豆的应用,结果表明:亩施和阳复合微生物肥40千克,可增加大豆根瘤数、单株分枝数,单茱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有所增加;能提高大豆产量,增产幅度为18.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