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1.
2.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部分规模化牛场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情况,在包头市部分规模化牛场采集275份血液样本和300份粪便样本,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对血液样本和粪便样本进行牛轮状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RV抗原总阳性率为21.34%,抗体总阳性率为4.00%。在检测样品中,0~2月龄犊牛的抗原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51.00%和10.00%,本研究检测结果可为规模化牛场牛轮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轮状病毒可引起牛严重腹泻、脱水、排出水样稀粪,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犊牛健康。该病毒感染率高,流行广泛,基因型众多,确诊及防控困难。研究牛轮状病毒检测方法能够更好地掌握牛轮状病毒各基因型的的流行状况,根据流行率高的基因型制备疫苗。本文综述牛轮状病毒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感染机制,介绍牛轮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以期为牛轮状病毒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牛昏睡嗜血杆菌病在世界各国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牛昏睡嗜血杆菌病是由昏睡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呼吸道、生殖道、败血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昏睡嗜血杆菌是引起牛多系统疾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型性小型球杆菌。牛昏睡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复杂,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病原体分离培养较为困难。对牛昏睡嗜血杆菌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理以及毒力因子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分离培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内蒙古部分地区致犊牛腹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该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和鄂尔多斯地区部分牛场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病犊牛样本,采用PCR方法检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的ST和LT基因进行ETEC菌株鉴定。研究结果显示,乌兰察布地区ETEC检测总阳性率为11.71%,鄂尔多斯地区ETEC总阳性率为9.44%,其中0~2月龄阳性率为21.49%, 2~6月龄阳性率为5%, 6~18月龄阳性率为0。由此可知,乌兰察布地区ETEC检测总阳性率高于鄂尔多斯地区,两个地区ETEC的流行情况和感染情况均以0~2月龄犊牛为主,为进一步开展犊牛腹泻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犊牛感染不同病原所引发的腹泻可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改变。为研究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从内蒙古西部地区选取3个规模化养牛场采集新鲜粪便样本38份,其中腹泻粪样30份,健康粪样8份。采用PCR方法进行腹泻相关病原检测后分为3组,分别为健康组(HC)、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感染腹泻组(DC_a)和埃希菌属-志贺菌感染腹泻组(DC_b)。提取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采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α多样性指数表明腹泻犊牛与健康犊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且DC_b组α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在门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但其相对丰度差异显著,DC_b组厚壁菌门显著降低(P<0.05),放线菌门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属不同且相对丰度也有差异。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与HC组相比,DC_a组在甘露糖降解、半乳糖降解、糖和维生素的生物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