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1.
何前  贝锦龙  容庭  张洁  陈庄 《广东农业科学》2009,(7):170-172,195
在同标条件下比较了5种市售商品植酸酶(编号为A、B、C、D、E)的酶活力、最适pH、最适温度、酸碱耐受性、耐热性及蛋白酶耐受性,结果表明,A、B、D植酸酶的酶活力与标示值相近;A、B植酸酶在偏碱条件下具有相对高活性,C、D、E植酸酶在酸性与偏碱环境下均具有较高活力;A、B、C、D、E植酸酶最适温度在50~60℃之间;80℃热处理3 min后,A、B、E植酸酶的剩余酶活有80%以上,C、D植酸酶则仅剩余40%以下;经胃蛋白酶处理后.A、B、D、E植酸酶的剩余酶活50%以上,C植酸酶仪残余8%,而经胰蛋白酶处理后,C、D、E植酸酶剩余酶活7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5种商品植酸酶各有优点,但并不完全符合"理想"植酸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为例,分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科研条件共享平台运行管理中的效应,指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合理配置科研条件资源,实现科研设备、科研技术和成果及科研人才的有效整合,但也存在受资源共享水平和平台规模限制、受农业科研特点限制及对系统稳定性和网络安全性要求高等消极因素,通过对科研条件平台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分析,以期进一步强化平台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效应,弱化消极效应,探索出更加适合农业科研条件公共平台运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基 因组水平上报道两种有代表性的两栖鱼类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BP)和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PM)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以揭示胃肠道微生物群对弹涂 鱼在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及其特殊免疫力具有关键作用。【方法】采用 16S 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技术,利用两种 有代表性的弹涂鱼和 3 种典型水生鱼类(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和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的宏基因组数据,比较两栖鱼类和水生鱼类肠道的微生物组成、多样性、丰度和功能,并研 究潜在陆生标志微生物群。此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海水鱼类、淡水鱼类、两栖动物和陆生动 物的胃肠道微生物群数据,比较弹涂鱼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结果】在弹涂鱼的胃肠道微生物群中,厚壁菌门、 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占主导地位。这些菌的含量在大鳍弹涂鱼、大弹涂鱼和水生鱼类之间存在显著差 异。草鲢鳙和弹涂鱼二者胃肠道微生物群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CKC4 门(一种推测与宿主脂质代谢相关的胃肠道细 菌门类)的比例,草鲢鳙中该比例从 4% ~27%不等,而在弹涂鱼中则没有发现。此外,弹涂鱼的胃肠道微生物 群中同时具有陆生动物、淡水和海水鱼类以及两栖动物的典型细菌家族,这与它们在水陆过渡咸淡水交界处的生 活特征相吻合。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拥有更高比例的梭状杆菌和变形杆菌,而陆生动物则具有更多的拟杆菌。 在大弹涂鱼和大鳍弹 涂鱼中还发现了此前被认为仅存在于陆生动物的 S24-7 菌株。【结论】推测弹涂鱼胃肠道微 生物群落相比水生性鱼类具有复合和多样性特征,可以通过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MP 刺激宿主在进化中形成多 样性更高、拷贝数更多的天然免疫受体基因家族,以此适应更为复杂的两栖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1日龄纯系的优质肉鸡A系(♂,A组)和惠阳胡须鸡(♂,B组)为实验动物,研究比较两纯系鸡1~28日龄胃肠道黏膜细菌微生物丛组成与动态变化特点。采用l6SrDNAV3PCR-DGGE的方法,分析第1、3、7、14、21、28日龄2组鸡胃肠道黏膜细菌基因组DNA。DGGE图谱中显示,28日龄2组鸡回肠泳道的条带数差异明显,嗉囊、腺胃及盲肠黏膜菌群结构的相似性均大于70%,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相似性分别为40%和44%,回肠仅18%;21~28日龄2组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A组的动态变化值(%change)为70%,而B组仅11%。优质肉鸡A系和惠阳胡须鸡28日龄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宿主遗传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不耐贮藏杂交水稻II优998种子及博优998(对照)种子为材料,采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2种不同耐贮藏能力种子贮藏前后的差异蛋白,共鉴定出5 210个蛋白,其中差异显著的蛋白100个;II优998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差异蛋白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种子的差异蛋白数;通过Pathway显著性富集的方法,确定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是Ribosome途径;II优998种子在自然条件贮藏期间有大量的核糖体蛋白变化差异,表明蛋白质生物合成可能与种子耐贮藏能力有关。灌浆期利用3种外源蛋白合成抑制剂(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和广谱性农药咪鲜胺)喷施种子,结果表明,喷施农用链霉素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自然条件下的耐贮藏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 全面提升管理绩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在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农业科研院所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以及完善保障机制等对策,以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进而提升实验室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机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以及国内其他省市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机制,针对我省生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广东生物种质开展资源目标与重点,以及广东生物种质开展资源保障的措施,为加强我省生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岭南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70只21日龄健康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g/t 15%金霉素和40 g/t 50%维吉尼亚霉素,益生菌组饲喂基础饲粮+复合益生菌(饮水),其中,复合益生菌制剂为1:1:1配伍的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各菌种添加量为1.0×106 CFU/mL,试验期5周,全程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 ①22~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22~56日龄,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提高(P<0.05),且益生菌组死淘率最低,均一性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组。②42日龄时,抗生素组回肠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盲肠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③益生菌组在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占有优势,而其他各菌门、各菌属中抗生素组都呈现出较高的相对丰度,益生菌组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 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改善22~56日龄岭南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有效降低死淘率,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接近抗生素组,有部分高效替抗功能;在肠道微生物方面,益生菌组整体上表现出与对照组更大的相似性,说明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首先,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生物信息学,总结了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科研领域中的应用概况,介绍其在植物保护、农业制药,食品和畜牧兽医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领域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加强科技条件能力建设有关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分析了科研条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加强农业科研条件体系建设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科研条件平台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与管理并重,抓好重点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