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种药剂对比防治秧田期灰飞虱试验表明,敌敌畏的复配剂和新一佳(毒死蜱)与蚜虱清混用的效果比较理想.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要掌握好敌敌畏用量.  相似文献   
2.
甲维盐及几种复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了甲维盐及其几种复配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每667m2使用30%甲维·毒死蜱WP50g或30%甲维·毒死蜱EW60g对水60kg,可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后5d保叶、杀虫效果可达97%以上,药后10d仍有86%以上的保叶效果和92%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药刹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戊唑·福美双30%可湿性粉剂1650g/hm2或咪鲜胺25%乳油450g/hm2,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适期用药试验,结果表明,预防赤霉病的用药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不同含量多·酮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验证新型杀菌剂30%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控病效果,特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多·酮类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仍有较好防效,但由于多·酮类复配剂在海安县已使用多年,对赤霉病的抗性上升较快;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为52.05%,与50%喜果宝90g/667m2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10%氟吡磺隆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防效稳定在90%以上,持效期40d以上。施药方法灵活,既可以药土法撒施,也可以茎叶喷雾,用量分别为17~20g/667m2、20~23g/667m2。对4叶以上秧苗安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30%嘉润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嘉润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剂量225-300ml/hm2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地区水稻上连续大发生,部分田块危害严重。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户选用药剂不当。造成防治效果降低,残虫增多,是大发生、危害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寻找合适的药剂。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笔者于2003年进行了有关药剂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配套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水稻栽培为塑盘旱育抛秧,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发病较轻,但自1999年后危害迅速上升,2001年全县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29.3%,2002年占45.3%,故近两年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都尔、丁西草胺、乙草胺等除草剂及其复配剂防除棉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膜内除草效果比膜外除草效果好。除60%丁草胺1500mL/hm2和50%乙草胺1500mL/hm2平均除草效果在80%以下外,其余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