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豆主产区,原在黄淮和东北,长江以南各省大豆仅有零星种植,且产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再者由于耕作改制,江南地区长期栽培双季稻后,土壤出现亚耕层青泥化,结构变差,肥料有效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出现农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经调查当地耕作习惯,开展了麦一豆一稻轮作制的研究。 1975—1979年由于当时采用的春大豆品种为太兴黑豆,且耕作粗放,大豆亩产变幅在85.5—200斤。1979年选育出新品种“78—17”,结合新的栽培措施,在各点试验中,大豆  相似文献   
2.
3.
1.南方麦套春大豆自幼苗到花芽分化期,因当时麦行郁闭,各器官组织的同化作用能力较其他生态条件下为弱,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和合成作用进行得也较缓慢,营养体弱小。盛花期由于麦子已刈割,行间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渐次增强,干物质迅速增高,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和合成作用迅速加快,植株内各种物质的流动速度比前期增加,代谢的活动方向转移到水解方面去,植株中可塑性物质自叶流向贮藏器官和繁殖器官。 2.结荚期是麦套春豆生育的最旺盛时期,糖、氮日平均增长量、叶面积指数、各部位总可溶性糖%以及叶的多糖都为一生中最高,也是同化作用最强,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和合成作用进行得最快的阶段。 3.结荚鼓粒期,南方麦套春豆所需氮素较多,初花期追施速效性氮肥和结荚鼓粒期的根外追肥,有利植株生育,因而能获得增产效果。 4.根据麦套春大豆生育期短,植株瘦弱、分枝少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适当增加密度,保证每亩4万株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和江苏省大豆生产概况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50O0余年的栽培历史,自然条件适宜大豆生长。东北、黄淮和江淮是我国三个大豆主要产区。1949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仅为102亿斤,单产81.5斤。建国后大豆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7年我国大豆总产量达到198亿斤。所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5.
1960年在春大豆上进行预备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2,3,5——三碘苯甲酸和有机酸进行浸种处理和喷射,浓度分0.001%、0.005%和0.01%三种。经初步观察,浸种处理后,发芽显著受阻,影响全苗。而于分枝期喷射后植株发生了显著变异,抑制了生长。因此,在此基础上,即于当年夏大豆设置0.005%、0.01%和0.02%三种不同浓度的2,3,5——三碘苯甲酸溶液于分枝与始花前二个不同时期各喷射1次,重复3次,小区面积0.05亩。  相似文献   
6.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苏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较好。科学种田不断提高,促进了耕作制度的改革,由原来的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逐步改变为一年三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奔牛、吕城两地群众,创造了二旱一水的麦、豆、稻轮作制,在六十年代中,相继在丹阳、武进、丹徒、金坛、江阴等地扩种推广,深受群众欢迎。七十年代由于“四人邦”干扰,长官意志的作风,不考虑不同自然环境和人力、肥料等条件,一概扩大双季稻,  相似文献   
8.
大豆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发着眼于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重点:(1)大豆蛋白是解决人类动物蛋白供应不足的最好代用品,故介绍几种大豆蛋白和脂肪等生产工艺,促进大豆加工技术开发;(2)发展低温脱溶提取油脂法,提高出油率,豆粕为低变性,可做各种大豆蛋白食品的原料;(3)发展豆油的精炼、加工人民生活和食品工业等需要的不同油品;(4)对豆制品的废水和下脚进行加工处理综合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三十五年来江苏省农科院先后选育出一批不同类型的大豆新品种。五十年代我院(前身华东农科所)选育出岔路口1号,并与徐州地区农科所共同协作选出豌豆团、大白角和软条枝等品种,推广面积为五百万亩。六十年代选育的穗稻黄、58—161、太兴黑豆等新品种的推广面积曾达到一千多万亩。其中穗稻黄曾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至今在苏、皖、鄂、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夏大豆外部器官的形成、生长与体内醣氮代谢的关系。开花结莢期间茎内还原醣含量提高,花莢脱落减少;还原醣降低,花莢脱落增多。自盛花到结莢期间,需氮素最多。净光合生产率最高时期,是在叶面积最高阶段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