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2000年濉溪县土壤肥力监测数据,找出该地整体及区域间土壤肥力演化规律:总体上,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氮增、磷稳、钾增,有机质含量减少,耕层变浅;区域间,隋堤以南地区土壤氮、磷、钾含量较北部明显增加,有机质含量较北部降幅偏小.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平衡配方施肥,加深耕层,节水保肥等措施来培肥地力,促进当地"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麦齐穗后,构成小麦单产的成穗数和穗粒数均已基本定局,后期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巩固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浆正常进行,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分析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气象特点,并提出了小麦抽穗后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根外喷肥、防治病虫害、防旱排涝等。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到12月20日后随着日平均温度下降3℃后进入越冬期。其间有55~60d的冬前生长阶段,这期间有500~550℃的有效积温。麦苗单株可长出6~7片叶,3~4个分蘖,达到壮苗标准。而2012年由于10月上、中旬干旱无雨,小麦到10月下旬才开始播种,比常年晚播7d左右,再加上降温早,将有一部分麦田达不到壮苗越冬的标准。加强麦田冬前和越冬期管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为年后麦苗的生长发育和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6年后濉溪县小麦亩产突破400 kg,标志着小麦生产进入高产水平。十多年来濉溪县小麦一直在400~500 kg/亩的范围内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争取丰年较大增产,平年有所提高,灾年平产少减产。力争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孕穗后生育进程,分析了影响小麦后期生育的气象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一些保护地设施如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对农业反季节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日光节能温室受地块方位限制,且造价高,生产成本较大,一般农户难于承受。一般大棚保温效果差,春提前秋延后栽培范围狭窄。为拓宽保护地设施的适用范围,提高经济效益,我们根据浙江省龙泉县竹木“四膜一网”大棚的构造,将传统的单膜大棚改造为“四膜一苫”双层大棚,并进行了茄果类蔬菜冬季早熟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开始大面积推广。一、地区气候特点濉溪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地处北纬33°17′-3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