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河乌鸡是陕西省秦岭深山中的古老优良地方品种,以皮乌、体大、肉质好、药用价值高而著称,属肉药两用型,是我国目前5个乌鸡品种中体重最大的鸡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水稻在不同土壤上的镉吸收转运动态特征。  方法  选择我国轻中度镉超标水稻土红砂泥(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油泥土(普通铁渗水耕人为土),采用盆栽试验种植水稻,分别在水稻幼苗期、分蘖中期、孕穗中期和成熟期分析不同器官镉累积的动态特征。  结果  水稻种植前油泥土CaCl2提取态镉浓度(0.02 mg kg?1)比红砂泥(0.15 mg kg?1)低86.7%,导致苗期至分蘖中期油泥土水稻植株体内镉的平均累积速率(0.09 μg plant?1 d?1)比红砂泥(0.32 μg plant?1 d?1)低71.9% ,但分蘖中期至孕穗中期油泥土水稻植株体内镉平均累积速率(0.038 μg plant?1 d?1)比红砂泥(0.073 μg plant?1 d?1)低47.9%,表明分蘖中期之前是土壤类型影响水稻植株体内镉积累的关键期。到了成熟期,由于红砂泥上水稻植株体内镉向糙米的分配比率(11.0%)低于油泥土(16.6%),加之两种土壤上成熟期水稻植株体内镉累积量均下降,且红砂泥上水稻植株体内镉累积量下降率(28.9%)高于油泥土(18.2%)。油泥土水稻糙米镉累积量比红砂泥低44.4%。  结论  土壤差异除了通过影响土壤有效态镉浓度而影响水稻对镉的吸收外,也通过影响水稻植株体内镉的转运过程,进一步影响糙米镉含量。  相似文献   
3.
4.
5.
本研究证实小睾丸萨能奶山羊有3种类型,即发育一般和发育较差的两种正常公羊,以及一种间性羊。间性羊的特征是:血液鼓槌数在正常母羊范围内(3个以上);4月龄箅浆睾酮水平接近发育良好的正常公羊值;4月龄睾丸细精管萎缩、变性、坏死、无精子发生。认为这三个特征可作为小睾丸间性羊的早期诊断指标。鼓槌计数和精液检查。方法简便而可靠,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1995年9月13日我省某县电力承装公司在新建10kV线路施工接近尾声时,参加该工程施工的一位线路工,登上新线路(甲线)第~#31杆,搭接两耐张段之间的跳线时,右手触及导线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查,发生触电的主要原因是该新线路(甲线)第~#11转角耐张杆的一处拉线盘埋深不足(设计要求1.7m;实际仅1m)再加上雨水冲刷,拉线松动,电杆倾斜(电杆为12m拔稍杆,要求埋深是1.9m,实际仅  相似文献   
7.
奶山羊过食谷物中毒的研究,是通过临床病例和发病试验进行的。自然病例和人工发病病例完全一致。本病以精神沉郁,严重脱水,瘤胃食物淤滞和内容物多为液体,虚弱以及心动过速为特征。经实验室检查:瘤胃液 pH 降低(4.4—6.1),总酸度升高(44—93单位),渗透压(1179.6毫米水银柱)和乳酸(2.99毫克/克)也增高。血液检验:血液浓缩,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和乳酸水平增高。在治疗方面,为了使瘤胃正常发酵能重新建立,用石灰水洗胃排空瘤胃是较好的一种有效疗法。治愈率为96.25%。方法是用内径8—10毫米的橡皮管,插入瘤胃内,灌入1000—2000毫升石灰水(生石灰0.5公斤加水2.5公斤混合,去掉沉渣),直到臁凹模糊不清时,将头放低,让其自由流出以排空瘤胃。全身性酸中毒的治疗,对45公斤体重的奶山羊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200毫升,加入到等渗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中,静脉注射.在预防方面,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精料给45公斤体重的山羊日喂量不能超过1公斤,并一日分二次喂给为宜。  相似文献   
8.
试谈保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种就是对现有优良畜禽品种的保存。从育种角度来讲;即保存住某个畜禽品种固有的“种质”特点,使其所有的特征、特性不要丧失或者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10.
黄友元今年63岁,已经和公安机关"较量"了18年. 她的对手--天津市公安局塘沽分局,在1990年6月对黄友元实施收容审查后,以代为还债的名义,处分了她的财产,后被法院判定为越权插手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