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洮南市的水稻种植在迅猛发展,水稻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加大,随着洮南市水稻生产的发展壮大,水稻的安全生产水平也将日显重要。其中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水田中的杂草。水田中主要的杂草是挺水植物杂草和新生杂草,目前挺水植物杂草已经可以通过常规化学除草技术进行有效防治。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水田中新生杂草(沉水性、浮水性、漂浮性、藻类)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兽用疫苗支原体污染的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支原体的16 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兽用疫苗中常见的支原体DNA为模板进行PCR试验,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兽用疫苗支原体污染的PCR 检测方法,并对市场上的兽用疫苗随机抽查检测,其检出率为24.4%(22/9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望成为兽用疫苗支原体污染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Genbank中登录的鸡毒支原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为标准,根据前人设计的两套引物(外引物和内引物)对鸡毒支原体DNA进行两次PCR扩增,建立两次PCR扩增体系和条件。最后,用此体系和条件对从市场上随机购买的17支鸡新城疫La Sota系活疫苗样品和13支鸡新城疫Ⅰ系活疫苗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运用建立的两次PCR扩增体系和条件可以从疫苗样品中检测到支原体的污染,外引物的检出率为23.3%(7/30),内引物的检出率为10%(3/3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31.82±0.16)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09%、0.12%、0.24%、0.64%、0.72%水平的党参,在室内养殖循环系统中进行为期28d的摄食生长试验,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探讨饲料中党参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随着饲料中党参水平的升高,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在Diet 6处理组,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达到最大值,饵料系数最低。在抗氧化能力方面,黄颡鱼体内SOD、CAT活性受党参水平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Diet 6处理组黄颡鱼SOD活性和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随着党参添加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机体内GOT、GPT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受党参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72%水平的党参,可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最佳给药时间为28d。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十种主推谷子碾制小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物理性状、矿质元素含量、色差变异和小米粥、小米饭的感官评价特性。结果表明,小米粒径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晋谷61、晋谷54、晋谷21千粒重、粒径数值较大;室温放置半年后晋谷21、晋汾107黄度值和明度值变幅较小,商品稳定性好,黄度值和色差值呈正相关,明度值呈负相关。不同品种小米钙、硒变幅分别在0.013%~0.018%、0.237~0.352 mg/kg之间,铁、锌变幅在22.6~32.0 mg/kg、25.3~30.3 mg/kg之间,品种间差异显著;晋汾107钙、硒含量最高,晋谷21铁含量最高,晋谷61锌含量最高,为谷子品种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综合各因素对比,除社会上主推近30年的品种晋谷21外,晋汾107综合性状较好,稳定性好,可作为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基因型和表现型有效地联系起来,是后基因组工程的有力工具。本文针对噬菌体展示技术中关键的两个环节--噬菌体载体的选择和噬菌体筛选技术的进展作了综述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检测兽用疫苗中支原体污染的PCR-ELISA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检测兽用疫苗中支原体污染的PCR-ELISA方法,探索其最佳实验条件及优化组合。实验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鸡源支原体和猪源支原体16S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Mg,AY744942;Mhp,AE017244;Mhs,AY973563;Mf,X63377),运用DNAStar软件和Primer5.0软件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其中引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用生物素标记。以培养的支原体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依据PCR-ELISA技术原理设计实验,建立并优化PCR-ELISA反应条件。对30批鸡新城疫Ⅰ系活疫苗、30批鸡新城疫La Sota系活疫苗样品和30批猪瘟活疫苗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PCR-ELISA反应体系和条件可以从疫苗样品中检测到支原体,检测率为35.6%,比PCR法的检测率高11.2%。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疫苗的支原体污染检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基因工程》课程的学习中,利用E-Learning手段构建出1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白城地区扩大发展脱毒马铃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2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发展脱毒马铃薯的可行性,认为白城地区扩大发展脱毒马铃薯是可行的,且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