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泰安市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况资料和T639、mm5、天气在线数值预报产品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日的预报值、EC(欧洲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日的预报值的订正值及1961—2010年逐日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平均值,以5家预报产品作为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温度客观预报集成模式,为提高温度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7年8月17日(以下简称"8.17")发生在新泰境内的局地大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发现: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588线附近;35 dBz以上的强降水回波的长时间滞留是造成强降水的关键;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是造成强对流发生的动力机制;特殊的山地对这次强降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天气图、气候资料、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1年发生在泰安市的冬末与深秋2次局地暴雪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局地暴雪均发生在前期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后而造成的前期降雨、后期降雪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暖湿气流与低空冷空气结合维持时间较长,导致了降水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降水量加大。500 hPa与700 hPa西南气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倒槽为降水提供了强而持久的上升运动。冬末暴雪漏报的原因主要是数值预报对形势场预报出现偏差及对降水的漏报导致了依赖于数值预报的暴雪漏报,深秋数值产品降水预报量级及落区与实况基本吻合,降雪时间比预计的偏早,造成了暴雪漏报。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日本数值预报产品、T213资料分析发生在泰安地区的一次初春罕见的强降水过程。分析发现:地面倒槽东移缓慢、较长的降水时间是形成这次强降水的关键,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气是强降水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4—5日泰安市强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泰市安2010年8月4—5日强降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通过对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探讨了强降雨产生的物理机制。对云图、雷达回波特征及泰山对强降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强降雨的成因及预报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泰山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气温、降水、大风、大雾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研究分析了泰山的气候变化规律。对泰山自然奇观的气象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泰山奇观出现的气候规律、有利的天气形势和最佳观赏季节、最佳观赏时间和位置,以期为广大游客选择最佳旅游时机、观赏泰山自然奇观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7.
鲁中山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泰安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过程中西北边缘的588线附近;700、850hPa"人"字形切变线造成了水汽辐合是强降水形成的关键;此次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θse850〉330K的热带海洋气团中,稳定度指标并不关键;地面倒槽长时间维持是强降水产生的条件;特殊的山地对此次强降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值预报出现偏差导致了由于过分依赖数值预报而出现暴雨漏报。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十一运提供可靠的决策气象保障,统计分析了1971—2000年30年泰山的低云量、大雾、降水等气候特征,以掌握各月的天气状况。统计结果表明:泰山降水日数、大雾日数、阴天日数最多的是7月,其次是8月。对2000—2008年近10年8月1—6日逐日逐时气象要素,尤其是对取火影响较大的大雾、降水、雷电、大风等气象要素出现的概率、时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统计,为圣火采集选日择时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