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引种甘肃线黄花和湖南荆州花的栽培试验,并与引种地野生黄花菜相对比,结果表明:①甘肃线黄花是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良黄花菜品种;②甘肃线黄花人工栽培的纬度向北推移了8°53′,在无任何防寒措施下,可在冬季-44.5℃的低温下露地安全越冬,比原产地(甘肃)-22.9℃耐寒度提高21.6℃;③在无霜期仅109d的条件下,生育正常,比原产地(甘肃)生育期缩短了40d左右;④定植2~3a就能成丛生长,6—7月份生长最旺盛,在雨季到来之前就可有效的覆盖地面,其覆盖度可达65%~95%,在5°~6°的坡地上种植黄花菜,可减少地表径流23.6%~88.9%,减少土壤流失量57.4%~98.5%;⑤定植3~5a后就可进入盛花期,鲜花干制率为14%~20%,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干花产量可达1.5~3.0t/hm2,鲜花采收后,每公顷可割45t左右青叶作饲料;⑥甘肃线黄花与引种地黄花菜相比,不仅花大产量高,而且植株生长迅速,年生长量大,覆盖率好,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水土保持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的非安全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难题之一。结合蚂蚁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设计与监测,重新认知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供需矛盾、水质污染和水旱灾害等问题,分析流域非和谐、非健康、非安全方面存在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超负荷用水、点面源污染及水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安全与人水和谐为目标,进行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自我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监控等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山区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实践,对黑龙江省山区风电场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分区、措施布设进行了分析、探讨。风电场工程建设周期短、扰动强度差异显著、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植被恢复难度大,具有点线面侵蚀并存、风蚀与水蚀共存的水土流失特点;运输道路区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是防治和监测的重点部位。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风电机组区、运输道路区、输电线路区、升压站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并有针对性地布设了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4.
卫片目视解译在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阐述了应用卫片目视解译土壤侵蚀现状与制图的方法、步骤及技术要求,讨论了如何调查土壤侵蚀强度,如何建立解译标志和编制检查表,以及系列成图、面积量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植物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上具有立体多点防侵蚀的特点,同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比,地表扰动较小,对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多年的实践,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植物措施从周边环境、立地条件及建设要求的角度可分为生态恢复型、生态功能型和生态美观型三类。在调查东北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植物措施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立地条件划分情况,从植物品种选取、配置模式和栽植技术等方面进行设计,总结出了适应东北黑土区不同立地类型的植物措施配置技术。  相似文献   
6.
城市饮用水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徐家山后山试验基地及皋兰山的部分山地为例,对人工植被、封育区、对照区群落的植被盖度、不同物种的重要值、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兰州市北山为代表的干旱地区进行无灌溉造林,只要树种选择得当,造林技术措施正确,生态环境可以逐渐得到改善;另外,封育也是这一地区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人工植被物种的重要值的大小排序是:柠条>红柳>侧柏>沙冬青>白刺>野枸杞>山杏>山桃.红砂、合头草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优势种出现,是能够较强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人工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和物种的丰富度指数与封育区比较接近,与对照区差异较大.通过相似性比较,人工造林地、封育区与对照区在相似性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随着植物种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三者会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自然保护区次生林植被区系成分分析表明,帽儿山次生林植被主要有种子植物87科328属751种,其中包括裸子植物1科4属7种,被子植物86科324属744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69科249属572种,单子叶植物17科75属172种.对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植物区系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较为丰富,在科级水平上有6个分布类型5个变型,在属级水平上有13个分布类型9个变型.天然次生林植物区系呈温带性质,各类温带分布类型194属,占整个帽儿山天然次生林总属数328属的59.15%,帽儿山次生林区系特有现象明显,与东亚及日本植物区系联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规划数据资料的调查、收集与整理是水保规划的一项费时、费工而又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以往常规的调查,由于人为因素等偏差,其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较差。该介绍一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坡地调查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为例,分析了黑龙江重点煤矿区长期开发生产酿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设施毁损和资源紧缺等系列问题,结合国内外煤矿区综合防治利用经验,提出了黑龙江矿区综合防治利用途径—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做水泥填充料或烧砖等,矸石山客土绿化;塌陷区土地的整治与合理利用路线是深做鱼塘浅造田,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貌美学的理念,变革煤矿区生态建设和开发思路,充分利用矸石山和采煤塌陷形成的水体,积极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