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集材和运材索道的承载索,当拉应力和弯曲应力都在起作用时,合应力σ等于拉应力σ_1与弯曲应力 P 之和。拉应力σ_t 可根据安全要求通过适当的拉力计算求出;在跑车作用下的弯曲应力 P,可取用规定的轮压与拉力比的偏小值进行校核。但是,托索滑轮处的弯曲应力σ_b,也按轮压荷重比来确定是不妥当的,应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2.
夏秋  赖雄  王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05-16807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玉米杂交种产量的影响,为其快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密度为主处理(45000~67500株/hm2),施氮量为副处理(90~360kg/hm2),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川中丘陵区川单41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最佳施氮量为270kg/hm2,产量可达到8024.36kg/hm2。密肥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在较高密度下,氮肥对产量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结论]在西南地区加强玉米杂交种川单418种植密度和肥力组合调控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糖增高患者餐后血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把血糖升高患者根据WTO标准分为3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组均予脂肪餐.检测其餐前(空腹)、餐后2h和4h的血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空腹时各项血脂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糖屎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空腹、餐后2h及餐后4h的TC、TG、LDL-C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各检测值餐后4h与空腹、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餐后4h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腹时水平(P〈0.05或0.01).但与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增高患者存在餐后长时阃高血脂.特别是TG、LDL-L.餐后长时间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HCVELISA法弱反应性结果,减少漏诊误诊。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对吸光度值/临界值(S/CO)比值在0.75~3.50之间的标本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确认。结果在抗-HCV呈弱反应性即S/CO在0.75~3.50之间的24标本份中,0.75≤S/CO<1.0的标本9份,S/CO≥1.0的标本15份;经PCR确认,有5份阳性,其余19份为阴性,其中4份阳性样本的S/CO<1.0,14份阴性样本的S/CO≥1.0。结论对于弱反应性样本,应进一步做确认检测,以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1003名大学生血脂水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人群的血脂水平与分型。方法:在我校大学生中随意抽查1 0 0 3人(男581例,女42 2例,年龄2 0~2 3岁) ,检测血脂四项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 997)及采用简易分型法作分型研究。结果:85%以上学生的TC、TG在合适水平;男性TC高于5.2 0 mmol/ L 者有1 0 .7% ,女性则为1 4 .9% (P<0 .0 1 ) ;TG >1 .69mmol/ L者的检出率女性为8.6% ,男性为3.6%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 .0 1 ) ;男性中约有75%、女性中约有60 % HDL- C在合适水平,HDL- C低于0 .90 mmol/ L 者的检出率男性为7.1 % ,女性为0 ;有67.9%男性的LDL- C低于3.1 0 mmol/ L,女性则为89.2 % (P<0 .0 1 ) ;分型结果为,男性主要是高胆固醇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女性主要为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结论:大学生血脂大部分在合适水平,但也有相当部分血脂处在危险水平,故防治血脂异常要从年轻开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