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9年6月13日,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陕西省商洛市,正值春玉米小喇叭口期,夏玉米苗期,为草地贪夜蛾产卵、低龄幼虫取食幼嫩叶片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对本地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总结了2019年商洛市草地贪夜蛾防控4项措施,按照2020年农业部对草地贪夜蛾防控“三区三带”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农作物生产实际,提出“科学布防监测点、精准监测预警,培养乡镇兼职测报员、全面开展宣传培训,加强试验研究、探索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防控策略,全面加强防控,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对3WF-3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6旋翼天翼植保无人机、TSP-60(S)热力烟雾水雾机、WS-18D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3WJD-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5种新型施药器械在大田实际工作效率、能量损耗、兑水用量、防治效果的对比,基本弄清了参试喷雾器械在大田防治作业中基本性能和存在的优缺点,对于开展大田统防统治作业科学选择植保施药器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室内浸叶法观察了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触药剂的反应,试验表明,2%甲氨基阿维菌素EW、150 g·L~(-1)茚虫威SC、150 g·L~(-1)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EW、4.5%高效氯氰菊酯SC、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SC药后1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为70%以上,药后2 d防效达90%~100%。大田试验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50 g·L~(-1)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EW药后1 d,防效分别为90.9%和96.7%,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9.5%、100%,显著高于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SC的防效。综合分析认为,短稳杆菌SC适用于虫口密度较低时的预防用药,其它参试药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4.
樱桃褐斑穿孔病是商洛市大粒樱桃生产的主要病害。笔者选用了3种化学农药和2种免疫诱导剂在露地樱桃园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樱桃褐斑穿孔病发生初期,病害发生较轻情况下,0.01%24-表芸·三表芸水剂、43%戊唑醇水分散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一次喷施的防效均达70%以上。从樱桃褐斑穿孔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到发病高峰期,每隔20 d左右喷施一次药剂,连续喷施3次,免疫诱导剂第3次药后最高防效仅为13.54%,而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防效均达95%以上,防效突出。  相似文献   
5.
林芝地区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与流行相对独立的一个区系,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影响西藏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林芝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小麦条锈病重要的常发区和流行区。已有研究证实,小檗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之一,并在我国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菌系和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林芝地区小檗种类较多,但目前对林芝地区小檗是否能作为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报道。本文针对小麦条锈病常发区的西藏林芝地区小檗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小檗能否作为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6种小檗在林芝地区常见且分布广泛,均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这对进一步研究西藏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与病原菌致变性变异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药剂浸种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50%异菌脲WP500倍液、75%百菌清WP500倍液、72%霜脲·锰锌WP500倍液浸种10~30 min,对马铃薯芽、根生长均无抑制作用,且有促进芽、根生长的迹象;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X1 500倍液、40%菌核净WP500倍液、80%烯酰吗啉WG1 500倍液浸种10~30 min对芽的生长无抑制,而对根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40%甲醛200倍液、3%噻霉酮WP100倍液浸种10~30 min对芽、根的生长均有轻微的抑制作用,KMnO_42 000倍液、3%噻霉酮WP50倍液浸种10~30 min对马铃薯芽、根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