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焦作市是全国有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小麦育种工作为全国小麦生产中做出过较大贡献,曾选育出豫麦25、豫麦41、豫麦49、焦麦2号、温麦19等一系列品种,有2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中豫麦49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重大后补助,在全国推广面积累计超过500万hm2,在我国小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郑麦366为材料,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施纯氮180 kg/hm2、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施纯氮270 kg/hm2)的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无影响;在施加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能使小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施有机肥能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180 kg/hm2时,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成穗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270 kg/hm2时,秸秆还田抑制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成穗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秸秆还田时,施加氮肥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但成穗数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加有机肥能增加小麦成穗数,但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之,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处理最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优,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博爱县上庄乡生产的生姜,因其纤维少、口感好,辣味鲜美而享誉省内外。近年来,由于不良的气候影响和耕作上的原因,姜瘟病、炭疽病、斑点病等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1998年起,我所对生姜的主要病害进行了田间观察和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光温生产效率的分析,阐明小麦光温生产效率的遗传特点与生物学性状的关系,为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通过相关分析,检测高光温生产效率及其相关位点,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新品系。【结果】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与单株成穗数、穗粒数、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成穗数对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贡献最大。光能生产效率受平均灌浆速率影响较大,而温度生产效率受最大灌浆速率影响较大。11个位点与光温生产效率相关,其中4个位点的贡献率在10%以上,分别为Xwmc167-2D、Xcwm23-2D、Xbarc218-3A和Xwmc326-3B。通过分子标记筛选到5个高光温效率的新品系,并且进行了验证。【结论】高光温效率小麦品种能很好地利用低温阶段的光温资源,形成较多分蘖,提高单株穗数和穗粒数。因而,在小麦新品种培育过程中,注重筛选单株成穗数多、穗粒数多和灌浆速度快的株系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和高产、稳产。利用同一群体可以将QTL分析与新品种选育相结合,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为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分散、信息孤岛和信息质量差等问题,文章通过对网络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分类和质量管理3个方面标准化的探讨和研究,对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信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关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薄弱等问题作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6.
磁化肥对玉米施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化肥是以粉煤灰和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适量营养元素,加入少量添加剂,经强磁场磁化形成的颗粒状新型农用全营养物理化学肥料。笔者在玉米上对其施肥效果和方法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认为加速磁化肥的开发利用,会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环境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省南部及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的生态特点,以内乡237为母本,偃展4110为父本杂交培育成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该品种于2012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2年中焦3号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5713.5、6063 kg/hm2,较对照偃展4110分别增产7.5%、6.5%。该品种具有成熟早、落黄好、灌浆速度快、综合抗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的特点,适宜在豫南稻麦两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及时了解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小麦育种、种植、植保和加工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体系中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焦作市是全国有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小麦育种工作为全国小麦生产中做出过较大贡献,曾选育出豫麦25、豫麦41、豫麦49、焦麦2号、温麦19等一系列品种,有2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中豫麦49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重大后补助,在全国推广面积累计超过500万hm2,在我国小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是情报科学研究的对象,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随着情报科学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两者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但是两者之间的研究却很少。为探究情报科学对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影响,文章对情报学原理中的离散分布原理、有序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易用性原理、小世界原理和对数透视原理6个原理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情报学的角度更好地组织、序化农业情报信息,满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日益增长的情报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