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赵佐敏 《种子》2005,24(9):82-84
以非洲菊花托为外植体,研究了6-BA、KT与IAA、NAA组配对不同基因型品种花托产生不定芽及继代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的诱导采用6-BA比采用KT效果好,10 mg/L 6-BA与0.5 mg/L IAA组配有利于不定芽形成;0.5mg/L 6-BA与0.02mg/LNAA或1.0 mg/L KT与0.1 mg/L NAA的组配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0.2 mg/L NAA或0.5 mg/L IAA的培养基都有利于试管苗生根.非洲菊在快繁过程中,应通过调整激素的种类和配比,控制增殖倍数,降低变异率,提高芽苗质量.  相似文献   
2.
草莓组织培养及产业化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艾勇  赵佐敏  唐虹 《种子》2002,(5):56-58
将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草莓脱毒快繁有助于产业化应用,本研究针对贵州的高湿度,低气温,少光照条件,系统提出了草莓组培过程的形态建成与调控,以及快速扩繁的基本作法,采用此技术当年即生产适期入土试管苗2万余株,扩繁原种一级苗40万株,在我市及省内多点大面积应用,组培苗比常规苗增产124.8%-133.9%。  相似文献   
3.
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在种苗繁育上长期采用营养繁殖致使病毒不断累积而导致草莓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等退化现象,且一旦感染病毒便会代代相传.因此,培育和应用脱毒苗是改善草莓品质、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最早进行草莓离体培育研究的是日本的下村等(1960),他们的研究表明,热处理茎尖分生组织和组培相结合的方法,排除草莓病毒效果好.70年代国外对此项技术的研究更加趋于完善.我国此项研究始于80年代,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1985年建立国内第一个草莓脱毒试管苗生产基地.其间草莓的各种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培养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开展利用草莓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花药培养、热处理等法进行草莓脱毒研究,直到90年代我国才开始先后有几家单位建立起产业化草莓脱毒研究及生产技术体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综述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白水生姜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水生姜茎尖为材料进行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结果表明,姜块催芽并在40~45℃光照箱中热处理30 d,再结合微茎尖(0.1~0.3 mm)分生组织培养,能有效脱除白水生姜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2.0 mg/L、NAA 0.1 mg/L有利于茎尖诱导分化;最适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03 mg/L,增殖系数达7倍,丛芽叶绿、壮,长势好;生根培养基以MS+NAA 0.5 mg/L+IBA0.1 mg/L为宜,生根率达100%,纤维根多。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网室生产微型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虫网室中运用马铃薯脱毒扦插苗采取不同的剪切、扦插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生产脱毒微型薯。结果表明,脱毒扦插苗再行剪尖扦插时,插穗下端将3个腋节埋入基质,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为3.6粒,>1g微型薯粒数为2.1粒;双株扦插每穴平均结薯粒数为4.8粒,比每穴单株扦插多2.0粒;摘取腋芽薯的扦插苗平均每穴结薯粒数为4.2粒,比不摘取腋芽薯的处理多1.6粒,单位面积(1m2)>1g微型薯数量较后者多48.5%;实施3次剪尖和3次培土的管理方法,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达3.8粒,比不剪尖、培土2次的处理(对照)多1.4粒,说明增加剪尖和培土次数,是提高单株结薯数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早春鲜食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探索马铃薯栽培新途径,提高马铃薯单产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选用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早熟品种进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比传统起垄栽培增产224.9 kg/667m2,增产幅度为16.2%;对免耕种植进行分次收获,选择较大薯块提早上市,可使实际纯收入大幅增加,达2 681.5元/667m2,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组培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赵佐敏  艾勇 《中国马铃薯》2003,17(5):301-304
1 前 言马铃薯通过组织培养途径 ,从而建立无病毒生产体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高新生物技术实用化措施。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 5 0年代就采用多种脱毒途径生产无病毒种薯 ,取得巨大成功。 70年代初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了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以后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内蒙古乌盟农科所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有 2 0多个省、市、6 0多家单位成功利用此项技术 ,已获得近百个品种的脱毒种薯。我们从 2 0 0 1年开始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研究 ,至今已得到“米拉”、“威芋 3号”的脱毒试管薯…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B9对百日草生长及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日草又名百日菊、步步高、火球花、五色梅、对叶菊、秋罗、步登高,菊科百日草属一年生草本花卉,喜温暖、不耐寒、怕酷暑、耐干旱、忌连作。百日草花大色艳,是花坛、花境布置的优秀材料,适宜在肥沃深厚的土壤中生长,其花期6~9月,在生长后期非常容易徒长,为防止徒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B。能有效地控制植株高度,同时还能调节花期,且操作简便,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组培中不同因素对诱导试管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佐敏 《中国马铃薯》2005,19(5):278-280
以马铃薯米拉、威芋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进行试管薯诱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散射光与适当低温(17±1℃)条件对米拉试管薯形成、结薯数量与平均鲜重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米拉基部节段较顶芽培养的试管苗有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和膨大;培养基(MS+8%白糖)中同时添加5 mg.L-1 6-BA与250 mg.L-1 CCC能显著增加威芋3号试管薯结薯数量与鲜薯产量,而单独添加5 mg.L-1 6-BA或KT虽能显著提高试管薯的大薯率,但平均结薯数量却显著降低,而不添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对威芋3号试管薯的诱导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非洲菊组培苗玻璃化控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洲菊为菊科非洲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其花枝挺拔,花朵硕大艳丽,花色丰富,是优良的切花上乘材料。非洲菊属异花授粉植物,自交不孕,种子后代易发生变异,传统上多采用分株繁殖,但繁殖率低。为在短期内快速繁殖能保持良种种质的种苗,我们采用非洲菊花托进行试管苗诱导与快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玻璃化苗,影响了种苗质量与快繁工作。为此,特进行了玻璃化苗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