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研究喷淋氯化钙溶液对鹅舍湿度的影响,试验采用浓度为37%的氯化钙溶液在鹅舍外喷淋,在不同风速下测定鹅舍内湿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舍外空气湿度为81.2%的情况下,舍内风速为0.7 m/s时,舍内湿度为68.3%,较舍外湿度下降了15.89%;舍内风速为1.5 m/s时,舍内湿度为71.1%,较舍外湿度下降了12.44%。可见,氯化钙溶液喷淋可以降低鹅舍内湿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补饲精料诱导非繁殖季节哈萨克母羊发情,解析绵羊非繁殖期发情的生殖激素变化规律,为利用营养因素调控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提供激素方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用成年哈萨克母羊36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在2—6月份补饲精料,在非繁殖季节(4—6月份)对发情绵羊及不发情母羊(对照)颈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外周血液4种重要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中E2和P4呈现波动式变化,FSH和LH呈现规律性脉冲式变化。说明E2和FSH与绵羊的非繁殖季节发情有关,高浓度的P4和LH对开启或维持绵羊的发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肽转运蛋白对小肽转运和吸收机制提供细胞模型,在体外建立原代奶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的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液对奶牛小肠组织进行消化,通过2%山梨醇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去除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肌细胞;用刮除法、相差消化法和96孔板单克隆方法来纯化奶牛小肠上皮细胞,从细胞形态学、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和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来鉴定奶牛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奶牛小肠组织,通过2%山梨醇密度梯度离心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团且48h发生贴壁,但是细胞贴壁不牢。2)48h之后细胞团进一步向外辐射生长出细胞,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上皮细胞和铺路石形态。5~7d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增值,一部分成纤维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夹杂生长。3)通过96孔板能够单克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呈现均一的铺路石形态。4)奶牛小肠上皮细胞角蛋白18鉴定为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能够发出绿色荧光。5)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碱性磷酸酶和肠肽酶的表达,成功建立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泌乳奶牛日粮中添加米糠和玉米胚芽粕对奶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4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其胎次、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将24头奶牛分为4组(完全随机区组),以NRC (2001)为参照依据,以奶牛基础日粮干物质为基础,对照组(CK组)不添加米糠和玉米胚芽粕,试验A、B、C组日粮中分别添加3.40%米糠和6.80%玉米胚芽粕、6.65%米糠和13.30%玉米胚芽粕、9.98%米糠和19.98%玉米胚芽粕。分别于07:30、14:30和20:30饲喂,试验期包括预饲期(14 d)和正饲期(42 d),试验期共56 d。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泌乳奶牛的瘤胃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无显著差异;试验A组可提高黄色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基因相对表达量,促进瘤胃中纤维降解菌和蛋白降解菌群,提高瘤胃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为利用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奶牛乳房炎奠定基础和提供细胞模型。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在6孔板内培养2 h后,弃掉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B细胞上清液,贴壁的基本上是单核细胞,磷酸盐缓冲液清洗5次,加入含有GM-CSF和IL-4的2 m L培养基进行3 d诱导。之后,从培养基顶部小心吸弃1.4 m L的培养基,然后再补加含有GM-CSF和IL-4的1.8 m L培养基继续诱导3 d。每天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第7天经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c、CD1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1)第2天,一些细胞表面可以生长出刺突并伴随着伪足的生长。第3天,细胞表面的刺突和伪足越来越多。第4、5天,一些带有刺突和伪足的细胞开始聚集和融合。第6天,单核细胞基本被诱导为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含有大量清晰可见的刺突和伪足。2)经流式检测,CD14、CD11c、MHCⅡ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6.8%、65.0%、75.9%,CD80和CD86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2.0%和1.2%。综上所述,采用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够获得一定纯度的奶牛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80头30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1.0 g/kg苜蓿多糖)、中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kg苜蓿多糖)、高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3.0 g/kg苜蓿多糖),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期共3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苜蓿多糖组仔猪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7.
<正>1发酵液体饲料的概述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liquid Feed,FLF)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荷兰,发酵液体饲料是指通过人为控制发酵条件下,有益微牛物通过代谢活动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适口性好,营养水平高的饲料原料~([1])。一般发酵液体饲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pH4.5;乳酸菌数量9×10~9 CFU/mL;乳酸浓度  相似文献   
8.
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体外分离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可为奶牛瘤胃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研究和永生化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奠定基础。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从奶牛瘤胃组织中分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的衰老以及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来鉴定瘤胃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稳定的培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且能够在体外传代大约5代;2)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呈单层"岛屿状";3)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角蛋白抗原能够发出绿色荧光;4)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传至第5代,β-半乳糖苷酶被染成蓝色,同时,细胞出现衰老和停滞生长;5)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数为60条。研究发现通过酶消化奶牛瘤胃组织能够获得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但只能传至5代。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残留一直是困扰着养殖业的难题,威胁着肉类食品安全。中国在2020年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这使养殖业面临着新挑战。近年来植物活性物质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中药活性物质,活性高,含量多,研究表明中药提取物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山楂是中国特有的药物和食品兼用品,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原花青素、红果酸、多糖和维生素C等。山楂味甘,能够激发食欲,大山楂丸就是我国经典药方,具有促进消化,提高食欲的功能,研究已经发现大山楂丸在动物生产中有良好的利用前景。仔猪养殖是猪生产环节的重要一环,仔猪断奶后容易引起断奶应激综合症,降低采食量,并引起腹泻等问题,影响后续生长发育,饲料中抗生素禁用对仔猪养殖是一个巨大挑战。山楂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和增强食欲的功能,而且山楂价格并不昂贵,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但山楂提取物在养殖中应用较少,而且多以复方药剂的形式添加,缺乏足够的实例证明山楂在养殖中的价值,因此文章以自山楂中提取的山楂黄酮为试验材料,研究山楂黄酮在仔猪养殖中的作用。试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山楂黄酮,探究山楂黄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山楂及其相关活性物质在断奶仔猪上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推广油莎草在盐碱地的种植,本试验研究了油莎草在3种不同类型盐碱地(氯化物型、硫酸盐型、碳酸盐型)上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油莎草通过上调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抵抗盐碱胁迫。油莎草对由氯化物引起的盐碱胁迫抵抗能力最强,SOD活性显著高于由硫酸盐和碳酸盐引起的盐碱胁迫。3种不同类型的盐碱胁迫都降低了油莎草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产量,硫酸盐型和碳酸盐型盐碱地显著降低了油莎草地下块茎的粗脂肪含量。由此表明,相较于硫酸盐型、碳酸盐型盐碱地,油莎草适合在氯化物型盐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