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分类培养与课程体系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试行分类培养模式,既是高校对社会需求变化的应答,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新路子的探索,是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达到有效教学的有益尝试。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分类培养遵循"以人为本,按需设计,搭建平台,分类培养,分向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产学研结合为培养手段,按"低年级夯实基础,高年级分流培养"的原则,形成"基础平台+方向模块"的柔性课程体系。课程分类集中在选修课范围内的通识课、科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按照层次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通用课、Ⅰ类(应用型)、Ⅱ类(研究型)和高阶课。不同类型的课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实现分类培养还需要相应的师资条件、实践教学条件和制度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秸秆和土壤颗粒从固态到流态转变的非线性运动过程。[方法]推导建立土壤固态-流态转变非线性动态过程本构方程,基于离散单元法(DEM),模拟研究推土板在草颗粒影响下的阻力变化;搭建含秸秆耕作试验平台,建立7、13和19 mm 3种尺寸的秸秆离散元模型。[结果]由于耕作过程改变了其原有土壤的表面形态,耕作后的土壤孔隙比增加,犁后出现明显的浅沟;随着耕作的不断推进,部分颗粒会受到二次切割分离;牵引速度越大,圆盘犁面前缘隆起土颗粒越多,犁面前缘所受土壤的阻力越大,所需牵引力越大;7和19 mm秸秆向两侧位移明显,而13 mm秸秆沿犁面前缘位移明显,该尺寸秸秆与犁面发生二次接触,导致速度变化明显。[结论]耕作过程中秸秆与土壤破碎颗粒均发生复杂的非线性动态运动,物理力学性能发生不同变化,进而影响农机具的牵引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有机肥的使用与推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GIP)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农民使用有机肥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化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Amos.22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政策有效性和知识对农户使用有机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在主观规范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在知识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湿粘水稻土深松过程离散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粘水稻土的深耕松对作业机具设计与作业参数的要求不同于旱作制,为探究水稻土条件下土壤深松扰动过程及其内在相互作用机理,本文结合田间实测土壤物理参数,借助离散元EDEM软件,建立适用于粘性水稻土的深松耕作离散元模型。利用粘性水稻土模型对水稻土的机械深松耕作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仿真,并结合田间试验结果对机具耕作阻力、土壤宏观扰动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从仿真的角度揭示深松土壤扰动的微观过程、土壤失效破碎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该模型下深松耕作阻力平均误差为6.63%,土壤扰动的起垄宽度平均误差为4.39%,起垄高度平均误差为19.22%;DEM仿真对土壤的微观扰动过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宏观试验测试结果及假说的正确,并且能够从土颗粒接触力学层面表达土壤扰动的边界生成、土体内部破碎等过程;结合DEM仿真角度提出的反映土体破碎程度指标——断裂系数,与传统试验的指标参数碎土系数对比两者误差为3.46%,该指标更有利于对土壤破碎过程微观机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