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10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花棒多分布在半干旱、干旱的沙区,由于其天然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差异较大,故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两个生态型。即多小叶花棒和元小叶花棒。但不同生态型花棒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如何,经济价值怎样,却尚未见报道。我们测定了两种花棒苗期的蒸腾强度,并研究了它们的蒸腾强度日进程、日蒸腾量,以及蒸腾强度与光照、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花棒的不同生态型在生理、生态特性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中国防沙治沙主要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防沙治沙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并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全面各地沙区的自然条件千变万化,采取什么样的生物,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以适应当地情况成为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总结了全面治沙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按模式分类,以推广这些经验,并为今后防沙治沙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 在论述工程绿化学科历史沿革、学科设置的社会需求以及“工程绿化学术动态”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教学教师队伍不稳定、课程内容过于宽泛、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课程外请教师团队;凝练课程内容,突出学科核心理论、技术和方法;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引入专题演讲竞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系统研究了灌木林盖度和高度对地表风况及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轮廓线受灌木林覆盖度和高度的影响显著;风蚀率随灌木林覆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灌木林高度对土壤风蚀影响相对较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零风速平面位移高度均与灌木林覆盖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灌木林高度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  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研究对象,获取树种地理分布点位数据和与树种生态学相关的24个环境因子(地形、土壤和气象),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将限制因子叠加法与最大熵模型(MaxEnt)相结合,研究4类树种适宜区分布。  结果  (1)4类树种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准确水平(AUC > 0.90)。(2)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最冷月均温和最冷月平均风速;油松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年均气温标准差、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山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最暖月均温、高程、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标准差、坡度、土壤类型;山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土壤类型、最暖月平均降水量、湿润系数、最暖月均温。(3)樟子松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油松、山桃和山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  结论  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可准确反映4类树种的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可为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区绿化造林提供适地适树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典型的旱生植物,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May)叶的旱生结构曾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花棒生态分化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不同生态型花棒叶旱生结构间的差异至今无人研究。本文报道作者在这方面的观测结果。1 材料与方法分别生态型,选取生长于陕西榆林沙地的7龄花棒正常植株,在植株向阳面中部选叶、取样,用 FAA 固定液固定,石蜡切片,番红固绿对染,阿拉伯树胶封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用日本产 olympuse 显微摄影仪摄影。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地域的树木热值的分析表明,生长于沙漠地区的树木其热值明显高于生长在黄土平原区的树木,高出的幅度约为1.0—4.0%;生长于都市市区和乡村的树木对生长地域的反应为,阔叶树的热值是都市高于乡村,高出的幅度为1.55%左右,而针叶树的热值则是乡村高于都市区,高出的幅度为1.22%左右。  相似文献   
8.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围封7年的沙化草地以及围栏外周围不同地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围栏外不同地段,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根系含量,并以围栏内草地作对照,对围封沙化草地的“种子岛”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沙化草地有显著的“种子岛”效应,且这一效应约在围栏500 m外逐渐消失。另外,这一效应还显示出,围封沙化草地具有以围栏为中心,成辐射状促进周边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其建设水平和规模巨大提高的同时,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甚至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从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1)对土、水、气、声、热等无机环境的影响;(2)对植物、动物等生命系统的影响;(3)对景观格局、过程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概念分析并提出建设生态道路应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道路运营等阶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生态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新途径,进而为制止草地退化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在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的沙丘,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2~3年和4~5年)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的地段,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及沙障不同位置(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进行测定,并以同类型未设沙障的地段作对照,对平行高立式沙障治理严重沙化草地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平行高立式沙障,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中,较粗的沙粒含量减少,较细的沙粒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