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利工程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其施工建设也会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开展水利工程施工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根据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提出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二者融合在一起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2.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抗病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倍原料质量的60%乙醇在75℃条件下对梧桐花进行浸提,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了研究梧桐花总黄酮对多种常见畜禽病原的体外抑菌、抗病毒作用,采用培养基打孔法,观察梧桐花总黄酮对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采用试管法,检测梧桐花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梧桐花总黄酮对新城疫病毒(NDV)和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细胞内增殖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梧桐花总黄酮对供试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大肠杆菌、禽波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D>16 mm;梧桐花总黄酮在3.125 g/L时能够100%抑制NDV在CEF内增殖;梧桐花总黄酮在1.563 g/L时能够100%抑制IBDV在CFE内增殖;梧桐花总黄酮在体外质量浓度为1.563 g/L时可直接灭活所有NDV;梧桐花总黄酮在体外质量浓度为0.781 g/L时可直接灭活所有IBDV.结果表明,梧桐花总黄酮具有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为将其研制成新型、绿色环保的中草药制剂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钙果的组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传统的MS培养基基础上简化了配方,设计了新的WM培养基,利用不同浓度的6-BA和IAA研究了对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采用了瓶外生根技术.结果表明,这些办法是可行的,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灭活疫苗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槐花多糖,制备兔波氏杆菌槐花多糖灭活苗.选取体质量1 kg左右的健康獭兔72只,随机分为6组,其中Ⅰ~Ⅲ组为槐花多糖疫苗组(槐花多糖含量分别为60,40,20 g/L),Ⅳ组为兔波氏杆菌蜂胶疫苗对照组,V组为无多糖的兔波氏杆菌疫苗对照组,Ⅵ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于免疫后0,3,7,14,21,28,35,42 d采血,用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淋巴细胞比率,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显示,Ⅰ~Ⅳ组各指标均高于V组,其中Ⅰ、Ⅳ组显著高于V组(P<0.05);Ⅱ组与Ⅲ组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总体水平略低于Ⅰ组.由此表明,槐花多糖能提高獭兔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免疫作用,60 g/L剂量的效果最佳,这为开发槐花多糖作为新型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钙果试管苗在数周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已经适应了高温、高湿、无菌的生活环境,一旦将它移到环境较为恶劣的培养瓶外,则往往难以适应而导致大量死亡.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移栽之前,必须对试管苗进行锻炼处理,以提高其抗逆性.应采取增加光照、放风透气、脱除基质等措施.在移栽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当的光照、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的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分布在临汾市西部山区的隰县、大宁、蒲县、汾西、吉县、乡宁等6个县,总土地面积8 566.79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 674.00 km^2,占到77.9%。该区域塬大沟深,塬面主要为农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属全省的重点治理区和扶贫攻坚区。为了固沟保塬,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综合治理十分必要。在分析基本区情和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编制了综合治理规划,可为水土保持提供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设计中,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及进行挖填土方量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人工野外调绘、室内计算,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准确程度也不高.但是,利用Arc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卫星影像图,便可以快捷、准确地完成.详细介绍了在计算机上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筛选了4株氨基酸序列差异显著的超强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vIBDV)的细胞弱化毒株GXCL1-25、GXCL2-30、GXCL4-25、GXCL5-30制备活疫苗(加入泰山松花粉多糖为免疫佐剂,蜂胶佐剂作为对照),并分别对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分别测定4株病毒克隆株的TCID50,并分别制备相应的佐剂活疫苗进行接种试验。对4株病毒克隆分别设置无免疫佐剂疫苗接种组(A1、B1、C1、D1)、松花粉多糖佐剂疫苗接种组(A2、B2、C2、D2)、蜂胶佐剂疫苗接种组(A3、B3、C3、D3)及空白对照组(E)。每组接种SPF鸡50只,于14日龄首免,25日龄二免。分别于一免后0、3、7d和二免后3、10、17、24d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和IL-2分泌水平;28日龄与42日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28日龄每组剖杀5只测免疫器官指数;35日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抗体效价和IL-2水平均在35日龄时(二免后第10天)达到最高峰,但佐剂疫苗组与无佐剂疫苗组相比具有更高的IBDV抗体水平、更长的抗体维持时间长、更轻的法氏囊损伤,并且攻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尤其松花粉多糖佐剂疫苗组的抗体效价、IL-2水平和淋巴细胞比率比其他组更高,且松花粉多糖为佐剂的GXCL4-25组免疫效果最好。结果表明,以泰山松花粉多糖为佐剂的IBDV细胞弱化活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9.
将vvIBDV GX8/99株原代毒、鸡胚毒、克隆化毒、回传SPF鸡10代次毒及克隆化细胞传20代次毒分别测定ELD50,以相同的ELD50病毒量分别接种SPF鸡,从而观察vvIBDV GX8/99株在传代过程中致病性的变化规律。同时分别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PCR扩增、基因克隆、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IBDV GX8/99株的24株不同传代毒的VP5基因进行比较,发现其同源性在94%~100%,并且有15个易发生变异的位点,其中位点bp#2、#8、#52、#145、#232、#272、#310、#364、#385、#409的碱基变异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改变,而位点bp#18、#285、#331、#354、#397的碱基变异没有引起相应氨基酸的变化。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在致死率由原代毒的86.7%降为GXE10的43.0%时VP5基因的核苷酸有4个位点发生了变异,致死率由GXE10的43.0%降为GXC23的3.3%时VP5基因的核苷酸有10个位点发生了变异;而将GXC23克隆化后的4株毒株致病性变化不大,并且仅在GXCL1-1的#8位点,GXCL2-1和GXCL4-1的#364位点发生变异;将4株克隆化毒株回鸡传10代后的致死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且有2个位点发生变异;4株克隆化毒株在细胞上连续传20代后其致死率都降为0.0%,并且克隆株5没有发生核苷酸变异而克隆株1,2,4也仅有1个核苷酸位点发生变异。由此推论vvIBDVGX 8/99株的致病性与VP5基因某些氨基酸的变异有一定的关系,更可能与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关系密切;这为探明vvIBDV毒力改变的分子基础,从而解释自然界中vvIBDV出现和致弱的原因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以vvIBDV GX8/99株4株克隆化细胞毒为研究对象,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连传至20代,得到4株克隆化毒F20代:GX-IBDVE10 C25 CL1-20、GX-IBDVE10 C25 CL2-20、GX-IBDVE10 C25 CL4-20、GX-IBDVE10 C25CL5-20.分别提取RNA,通过Nested-PCR、基因克隆、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从而摸索出了vvIBDV GX8/99株四株克隆株在细胞传代过程中VP2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与原始囊毒和D78疫苗毒相比,4个细胞适应毒克隆株F20 VP2高变区的约145个氨基酸中,有12个位点发生了相同的变异,变得与适应细胞的疫苗毒D78株基本一致.实验表明VP2高变区大多数氨基酸的变异与对细胞培养或组织的亲和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将4株克隆毒株的20代细胞毒免疫SPF鸡,40日龄进行攻毒实验,免疫效果明显,保护率几乎达到100%,二免后第14 d左右抗体浓度达到高峰.从抗体水平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看,4株克隆化毒F20代中GX-IBDVE10C25CL4-20株免疫效果稳定,病理变化不明显,有望成为理想的疫苗株,为控制vvIBDV的感染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