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10 种3 年生植物碳储量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的同一器官 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碳含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平均碳含率为40.49%,乔木、灌木和藤 本的碳含率依次为灌木>乔木>藤本,分别为43.21%、40.25% 和38.11%,碳含率变异系数以欧李最大、为 8.28%,铁籽最小、为 1.66%;( 2)不同植物同一物种各器官的碳储量除地瓜藤外均以干的碳储量为最高,乔 木和灌木各器官碳储量除枇杷、香椿和石岩枫(干>叶>枝)外均表现为干>枝>叶,藤本除地瓜藤外各器 官碳储量均表现为干>叶>枝>根,同时不同物种同一器官碳储量也存在差异;(3)乔木、灌木和藤本干的碳 储量占各自总碳储量的比例表现为乔木>灌木>藤本。  相似文献   
2.
小篷竹天然林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新竹平均地径、株高及小篷竹的出笋率逐渐降低,密度在30 000~45 000株·hm-2时变化不大;小篷竹的出笋数、成竹数和成竹率先升高后下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时最高,且与30 000、60 000株·hm-2区组有极显著差异。综合而言,试验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适宜小篷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