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华  张有菊  赵玉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01-12602
综合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8月13 ~ 14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西风浅槽和后期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的结果;前期以两高之间的纬向切变线影响天气阴沉以阵性局地强降水为主;中期低层出现涡旋自西南向东北沿黄河进入渤海湾产生影响,降水强度比较大;后期高空500 hPa低槽滞后冷空气跟下来产生影响,强降水出现在850 hPa西南涡进入山东后有北部冷空气加入“参与”这个时段;因此,夏季预报强降水时首先要分析考虑有没有中小尺度系统出现,是预报强降水依据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2014年济南市6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逐日逐时平均气温、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济南市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济南市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表现为白天弱、夜间强的特点。不同季节济南市城市热岛中心空间分布上差别不大,主要是位于泉城广场等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资料等方面,对2016年7月19-20日发生在济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和黄淮气旋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暴雨过程发生在气旋暖区,为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云降水,降雨范围大、效率高;对流性的特征仅表现为短时强降水,雨量分布相对于单纯的积云降雨更均匀.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强降雨时段的预报普遍较好,但由于预报的气旋路径较实况更偏东,造成降雨量级上大多偏大.  相似文献   
4.
对番茄褪绿病毒发生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等进行全面阐述,旨在为番茄褪绿病毒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刘树峰  苏轶  赵玉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74-10975,10983
[目的]分析近30年济南地区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济南市所辖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来济南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近30年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最明显,倾向率达0.502℃/10a;年平均气温次之,倾向率为0.288℃/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趋势最为缓慢,其倾向率仅为0.144℃/10a。章丘的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倾向率达1.347℃/10a;说明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上升主要在于年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章丘为单个站点中贡献最大。就单个站点而言,济南市区在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中,气温上升倾向率均较小,在济南地区整个气温变化中济南市区贡献最小。[结论]该研究为济南市开展气候变化监测、诊断、评估、预估以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9年济阳县的气象要素、灾害性天气,与常年进行比较和评价,研究气象要素对农业、人民生活的影响,指出2009年济阳县的气候年景为平年。  相似文献   
7.
8.
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来福灵和敌杀死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和水混合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以DB-17毛细管柱分离,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烟叶中来福灵和敌杀死残留量。来福灵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总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61%和88.96%,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0%和3.68%,最低检出浓度为0.0030 mg/kg;敌杀死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总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58%和86.89%,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92%和4.28%,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0mg/kg。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济阳区2017—2018年度冬小麦减产较多,主要从气象角度分析济阳区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对冬小麦主要发育期与积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冬小麦受阴雨天气影响,播种较最适宜播期晚了1周左右,越冬前积温不足,小于450℃,苗情弱,导致冬小麦抗冻能力差,受冻风险增加,不利于形成冬前壮苗;越冬前降水较常年偏少13.2 mm,导致部分麦田受旱,麦苗群体小、分蘖少,苗情差;小麦越冬期间,低温日数较多,≤-10℃的时间为11 d,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0.6 mm,造成小麦晚播弱苗受旱受冻;返青—抽穗期出现低温天气,影响小麦生长,4月上旬的日最低气温0.4℃,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冬小麦幼苗和叶片受冻;开花—灌浆期出现了高温、干热风和多雷阵雨天气,不利于冬小麦开花、灌浆和产量的提高。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使得2018年度冬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等均较2017年降低。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对于做好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更好地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2—2015年济阳县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4年来济阳县气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4年来济阳县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80年代属偏冷期,90年代—2015年平均气温显著增高,特别是90年代后期—2015年,属显著偏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