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人高等教 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调动社 会各方面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 的体系,出现了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 育“两条腿走路”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十年来, 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共为社会培养了本专科毕 业生423万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 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已有1256所成人高校,630 多所普通高等学校举办了函授、夜大学,现在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有140多万人,每 年毕业生数为40-60万。与此同时,一年在 成人高校或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各种培训中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职业教育(上)农业部教育司赵耀辉德国有8000万人口、16个州,总面积为35.7万km2,经济主体是工业。德国资源缺乏’但经济总能力占世界第三位,其原因有多条,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狠抓人的素质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职业教育。一、德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蝎子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的药用动物.我国最常见的品种为东亚钳蝎,这种蝎是我国药材市场的主要品种,以干燥体入药.目前,人工养蝎均以东亚钳蝎为主,并非"泰王蝎”、"东亚一号”、"速生蝎”等品种或其他杂交品种,对此引种户和养蝎户应加以注意.另外,有许多推广养蝎者,将温室养蝎称为无冬眠养蝎、无休眠养蝎、速生养蝎,实际都是在温室养蝎.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下乡的对策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劳动素质低下,科技成果难以形成生产力。因此,只有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控制相应的配套下策,吸引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开展科技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教育与农业推广、农业生产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职业教育农业部教育司赵耀辉德国是一个由8000万人口、16个州组成的联邦国,总面积为357000平方公里,经济主体是工业。德国资源缺乏,但经济总能力占世界第三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狠抓人的素质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职业教育。一、德国的职业...  相似文献   
7.
"送教下乡"办学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把文化、知识和技术送到乡村、送到农户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曲靖市农广校从2010年秋试办"送教下乡"模式的普通中专教育,在办学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今后开展类似的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笔者总结了3年来"送教下乡"办学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以供举办类似教育活动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耀辉 《世界农业》1995,(4):45-45,48
德国的职业教育(下)农业部教育司赵耀辉三、德国的职业培训和进修德国进修与深造方面的发展是显著的。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德国又狠抓了职工的进修,即进行终生教育,这是教育的第三阶段。它可分为三种类型:1.工作(事业)需要培训这是由于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蝎子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的药用动物,我国最常见的品种为东亚钳蝎,此蝎也是我国药材市场的主要品种,以干燥体入药.目前人工养蝎也是以东亚钳蝎为主,绝非"泰王蝎”、"东亚一号”、"速生蝎”等品种或什么杂交品种,请各位读者及引种户、养蝎户注意.另外,有好多推广养蝎者,将温室养蝎称为无冬眠养蝎,无休眠养蝎、速生养蝎,实际上统称温室养蝎,请初养者相信科学的名称.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成人教育面临发展的契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如何,直接关系着经济建设发展的快慢。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匮乏(平均每万亩土地有6名科技人员),农民文化水平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品商品率低下,农业技术推广运用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我国农村,尽管每年有同龄人的5%能升入大学、中专学习,但90%多的农村回乡高中生仍然需要接受培训和深造。近几年来,各地农业部门纷纷要求农业高校为本地区培养人才,就部属院校而言,1993年报上来的计划经国家教委审核后达8000多人,但仍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