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种胚的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将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一些优良特性转移到栽培大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986~1987年对7个栽培大麦×野生大麦组合的杂种胚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结果如下:对照试验(只杂交,不进行杂种胚的离体培养)的483个颖花无一结实,说明不进行离体培养杂种胚很难发育成种子。在离体培养的2206个杂种胚中共得到了91株绿苗。可以看出:由于杂交组合的不同(即母本不同),出苗率有显著差异,7个组合的平均出苗率为4.13%,变幅为1.72~12.71%,不同组合获得有效胚(可接种的胚)的成功率不同,认为选择适当的母本可以提高远缘杂交的成功率和出苗率;胚的大小不同,出苗率亦不同,大胚的平均出苗率为22.01%,变幅为2.78~43.75%,小胚的平均出苗率为1.65%,变幅为0.60~7.84%,大胚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小胚,因此认为提高大胚的比例是提高出苗率的有效途径;不同胚龄(授粉接种的天数)出苗率不同,授粉后12—19天接种的胚均出了苗,而20天以上的胚均未出苗,调查发现,胚龄为15天以上时,有效胚的百分率逐渐下降,认为接种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12~14天。91株绿苗经移栽成活了57株,根据形态可将57株成活株分成三种类型,即:父本(野生)类型、中间类型母本(栽培)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形态上的定性描述,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交的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的种间杂交可交配性很差,多数子房均未受精,少数子房中观察到虽然能受精,但极不正常,受精延迟而且不完整,仅发生卵的单受精,并且发育中途停止,在众多制片中末发现有胚乳发育,也未发现胚的进一步分化和成熟。说明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杂交存在合子前和合子后面的困难,讨论了这些困难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认为引起合子后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不能形成胚乳,因此认为通过杂种胚的离体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合子后发育困难,而能获得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