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了获得高效的杀线虫生防菌资源,以山药短体线虫(Pralylenchus sp.)、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为靶标,对10种白僵菌菌株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了白僵菌菌株发酵液对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菌株BD-B173、BD-B180、BD-B061-3和BD-B315对山药短体线虫具有高毒力,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20%、96.50%、91.16%、90.32%;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30%、97.67%、92.45%、94.40%。菌株BD-B061-3、BD-B198、BD-B118和BD-B173对黄瓜根结线虫具有高毒力,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47%、91.65%、81.37%、68.92%;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73%、95.27%、87.53%、96.53%。10种白僵菌菌株发酵液对小卷蛾斯氏线虫24 h及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不超过10%。说明10种白僵菌菌株发酵液对2种植物线虫的杀虫活性具有特异性,且对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的毒力均较弱。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亚磷酸、硼酸、亚磷酸二氢钾以及亚磷酸氢二钾4种药剂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其对油松枯梢病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油松枯梢病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均与各药剂浓度成正比,与时间呈反比;4种药剂对油松枯梢病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的顺序均为亚磷酸硼酸亚磷酸二氢钾亚磷酸氢二钾;4种药剂对油松枯梢病抑制率的EC_(50)值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其持效性较差,4种药剂对油松枯梢病孢子萌发抑制率的EC_(50)值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其持效性好;其中亚磷酸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其菌丝生长抑制率的EC_(50)值在第3d最小,为0.374,其孢子萌发抑制率的EC_(50)值在24h最小,为0.587。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蓖麻不同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杀虫活性,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蓖麻茎、叶、籽壳、籽粕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为采用蓖麻提取物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蓖麻不同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均有较高毒力,校正死亡率与提取物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用质量浓度为1 g/m L的蓖麻茎、叶、籽壳、籽粕水提物和醇提物处理72 h,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9.88%、52.84%、88.51%、68.77%和56.67%、53.33%、83.33%、65.56%。提取物毒力大小顺序为籽壳水提物籽粕水提物籽壳醇提物茎水提物籽粕醇提物茎醇提物叶水提物叶醇提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形态特征研究初步确定在河北省分布的大蕈甲科昆虫有7属10种,制定了上述大蕈甲昆虫的分类检索表,详细记述一中国新纪录种,瘦伯矮蕈甲Tritoma sobrina(Lewis,1887),给出了细节描述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油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探讨油松幼苗的抗旱耐病机制,以3年生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设置T_1(土壤含水量20%以上)、T_2(土壤含水量10.1%~20%)、T_3(土壤含水量5.1%~10%)和T_4(土壤含水量5%以下)4个水分梯度,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SOD和PPO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油松针叶SOD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水分胁迫6天后,其SOD活性显著下降。相同时间下,T_1和T_2的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_3和T_4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各处理油松针叶PPO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_1的PPO活性在9天后下降,T_2、T_3和T_4均在12天后下降,说明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时,油松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所需修复时间较短。相同胁迫时间下,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时,PPO活性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升高,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PPO活性降低,说明过度胁迫时,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发病症状及对该病的防控措施等。截止目前,松枯梢病的病原菌拉丁名尚未统一,分歧主要为S.sapinea(Fr.:Fr.)Dyko&Sutton和D. pinea,前者认可度更高。该病菌主要引起松属植物新梢、顶芽、松针枯死,枝干溃疡、干枯以及根腐等症状。室内菌丝最适在PDA培养基,温度为25~30℃的条件下生长;光照条件可诱导其产孢;孢子最适在温度25~30℃,pH值6~7左右,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条件下萌发。目前对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营林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但该病分布广泛,不同寄主、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及病原菌自身情况等的不确定因素,致使松枯梢病的病原菌存在不同小种问题,因此松树枯梢病菌的群体分化和变异情况、流行规律、致病机理、作用方式及影响因素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有效的控制松枯梢病的发生和流行。针对该病的防控,在生物菌剂的开发、菌肥及保水剂的研制、渗透剂的使用、抗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室内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亚磷酸钾对油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林间测定亚磷酸钾复配剂对油松枯梢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势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亚磷酸钾对油松枯梢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7.360,24 h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19.058;防治油松枯梢病时注入亚磷酸钾复配剂后,试验组树干单位电容高于对照组,且钾(K)、磷(P)含量较对照组稳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