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扬州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热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关联,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问题,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以快速发展的中型城市——扬州为例,基于多期(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 Landsat卫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分析、增强回归树等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探究景观组成与配置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5年,扬州整体升温,市中心和西南地区尤其明显,北部则有一定降温趋势,热力学中心逐渐向东南移动。随着城市的发展,景观组成对热环境的相对影响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态势,并始终高于景观配置的影响。景观组成方面,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增加促使地表升温,耕地面积比例的增加对热环境的作用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水体则为明显的冷源;景观配置方面,斑块密度的增加促使地表升温,聚合度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边缘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则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如边缘密度对热环境既有促进(2000年)又有抑制(2015年)。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4个景观格局指数(边缘密度、平均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和香浓多样性指数),分析2000—2018年大运河扬州段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耕地、水域和城镇用地是沿线区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近19年城镇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增加比例为126%,而耕地面积快速减小。(2)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沿线区域的斑块连接度不断减小,景观异质性和复杂性逐步增大,景观破碎化趋势日益凸显。(3)近19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加深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这一研究为大运河扬州段沿线区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地降温效应及其机制现已成为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研究表明,绿地的降温效应沿着城乡梯度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变化和日变化,受到群落特征(植物种类、群落结构、郁闭度等)、植物绿量、景观格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乔木的降温作用通常高于灌木和草本,小叶植物的降温作用往往高于大叶植物。不同群落类型的降温强度从高到低大致为乔灌草型>乔草型≈乔木型>灌草型>草地型;降温效应随群落郁闭度、平均冠幅等的增加而增强。降温效应随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的趋势。绿地的面积、周长和景观格局(景观组成与配置)均对绿地降温效应产生显著影响。近来有研究初步揭示,景观组成与配置在缓解城市热环境方面发挥着几乎同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研究尺度单一以及驱动机制不明晰),进而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心,以期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调控、规划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