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从茶馆到茶艺馆 ,中间一个字的横插 ,历经了一千多载。饮茶的起源 ,众说纷纭 ,未有定论 ;茶馆的源起 ,是莫衷一是 ,尚需博考。心契美好的中国人 ,情愿把它们归功于远祖神农氏与一善心老妪。因而 ,茶馆自其雏形起 ,就带着中国人独有的神奇风情。但不管怎样 ,“在那古老的或稍有装潢的茶厅里 ,一壶绿茶 ,两三朋侣 ,身体歪斜着 ,谈的是海阔天空的天 ,一任日影在外面慢慢地移过” ,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了 ,“的确 ,再没有比茶馆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东方人那种悠闲、舒适的精神了。”(钟敬文先生语 )中国的茶馆 ,萌芽于西晋 ,…  相似文献   
2.
连振娟 《农业考古》2003,(2):178-179
“寐熊” ,为邬梦兆先生之表字也。邬梦兆先生为何许人也 ?一茶人、诗人、世间人也。乍看“寐熊”两字 ,一般人皆会不解其意 ,我亦如是。以字面猜之 ,“梦见熊”也 ,脑中浮现的画面并不怎么美妙 ,只能摇头自嘲浅陋。翻至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文怀沙先生为此书所作之序———“覆载贵无私” ,细读之后才恍然 :“寐熊应该是梦中最美丽的先兆。传说周文王梦见长翅膀的飞熊 ,正是这个梦兆 ,使他幸运地在渭水边 ,认识并找来了辅助周王朝建立丰功伟业的姜子牙。”原来如此 !惭愧之情油然而生 ,暗嘲自己枉在校园里游荡了些许年。以“寐熊”二字…  相似文献   
3.
茶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饮茶习俗开始普及的唐宋时代.中国的茶馆,萌芽于西晋,成形于唐代,发展、完善于宋元明清,繁衍于近代和解放初期,神采再现于当代.它应运而生,随时而变.现在,全国各地茶馆、茶艺馆鳞次栉比时,网络世界里也兴起了别具一格的"茶馆",丰富了茶馆的画面,与现实世界里的茶馆相映生辉,各有胜境.  相似文献   
4.
5.
由北而南 ,来到这里 ,经由我的导师———茶文化专家余悦教授的引导 ,耳濡目染地 ,开始结识茶。从小就认识“茶”这个字 ,就知道有“茶”这种饮品 ,却从来没有这么真切地亲近茶 ,这么仔细地翻阅关于茶的书籍杂志 ,这么全心全意地去了解茶 ,以至现在来写茶的一个既厚重亦轻灵的载体———茶馆。懂了 ,才会去喜爱吧 !由对茶的近乎完全无知 ,到开始了解茶的种类、茶的冲泡、茶的品饮 ;开始领会茶的味、茶的色、茶的香、茶的韵 ;开始体味茶的与禅结合、与文化结合、与人生结合、与美学结合。黑茶、红茶、白茶 ,“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茶文化如同整个的中国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儒家的人生追求、道家的自然理念、佛家的禅悟精神皆汇于其中,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精深、独绝的境界。而茶对佛门禅宗的重要性及二者渊源又远远超过儒道二家。……  相似文献   
7.
8.
“龙团香满三江水 ,石鼎诗成七步才 ,襄王无梦到阳台。归去来 ,随处是蓬莱。”———元代李德载 [阳春曲·赠茶肆 ]这首茶肆的广告词 ,精到地宣扬了饮茶的乐趣 :一盏茶烟袅袅的香茗在手 ,便随处是烟波渺渺千峰翠的蓬莱仙境了。曾几何时 ,人们誉称中国为“神州大地” ,神州者 ,九州也。传说中我国上古的行政区划 ,成了后世“中国”的代称。蔚为大观的中国茶馆就遍布在这广袤的九州之上。虽说本书中已展示了中国茶馆的基本面貌 ,却不可能做到详尽。况且 ,中国茶馆的貌、态、趣、神、韵 ,无时不在延展、变化 ,加之各地茶馆自有独特之处 ,也是万…  相似文献   
9.
连振娟 《农业考古》2002,(4):289-292
从茶馆到茶艺馆,中间一个字的横插,历经了一千多载。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未有定论;茶馆的源起,……  相似文献   
10.
饮茶之于现代中国人 ,是习俗 ,是养生 ,是休闲 ,是风雅 ,是心境。客来敬茶 ,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奉上一杯热茶 ,对客人的尊重和敬意已蕴于其中。茶可养生。饮茶 ,能散闷气、除腥气 ,降脂除疠 ,提神醒脑 ,延年益寿。茶是休闲之佳选。约二三挚友 ,觅一幽静之地 ,捧一杯香茶 ,于满腔甘芳、神清气爽中畅谈 ,不失为忙碌中放松神经、调剂身心的乐事。饮茶历来被视为雅事。宋徽宗《大观茶论》 :“沐浴膏泽 ,薰陶德华 ,盛以高雅相推 ,从事茗饮。”梁实秋谈到“清茶最为风雅” ,老舍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 ,阿英则以为“吃茶是一件雅事” ,“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