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分蘖数目是决定小麦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分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了解小麦分蘖数目的分子遗传机制有利于对小麦株型进行精准改良。本文从分蘖生长发育过程、分蘖数目遗传位点的挖掘以及相关基因的克隆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小麦分蘖数目性状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小麦分蘖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2021年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212份参试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区试结果,分析其近10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小麦产量和穗粒数先减后增、有效穗数明显减少、千粒重和株高不断增加、生育期基本保持平稳。今后,长江中下游麦区产量应当在保持现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千粒重,适当降低穗粒数,培育早熟品种为主,更有利于该麦区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适宜淮南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生产的氮肥运筹,本研究以红皮强筋小麦镇麦18为试验材料开展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因素为施氮量,设置低氮N1(210 kg/hm2)、中氮N2(240 kg/hm2)、高氮N3(270 kg/hm2) 3个水平。副因素为施氮比例,设置R1(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5∶1∶2∶2)、R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3∶1∶3∶3) 2个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比例组合对镇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生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中施氮水平时,R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中低施氮水平时,R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经济产量;R1施氮比例下,成熟期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中施氮水平时最高。总体上,N2R1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镇麦品种相关品质基因分布特点,以11份镇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系统测定籽粒硬度指数,采用分子标记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籽粒硬度基因、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Wx基因以及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等分布特点,并结合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明确镇麦材料的HMW-GS类型。结果表明,硬度指数大于60的镇麦品种有9份,均可检测到硬度基因突变。HMW-GS分布特点为:镇麦168等8份材料的组合均为1/7+9/5+10,镇麦11号为1/7+8/2+12,镇麦17和镇麦19为Null/7+8/2+12。LMW-GS有Glu-A3c、Glu-A3d、Glu-B3b、Glu-B3f和Glu-B3g 5种基因型,其中镇麦168、镇麦13和镇麦17为Glu-A3c/Glu-B3g,镇麦11号为Glu-A3d/Glu-B3g,镇麦19为Glu-A3c/Glu-B3b,其余6份镇麦品种均为Glu-A3c/Glu-B3f。Wx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镇麦品种中未检测到Wx基因突变,均为野生型。面粉色泽及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为:镇麦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