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鹰潭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依靠当地社会、自然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供经费保障;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农村幼儿教育观;拓宽幼儿教育途径,力求办园方式多元化;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2.
葡萄霜霉病·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的药剂。[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治葡萄霜霉病设6种药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设3种药剂,于2种病害发生初期每隔7d施药1次,共施3次,施药后7~10d统计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析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中,烯酰吗琳、灰霜特、金雷多米尔和灭菌成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在霜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灰霜特防病效果最好,在发生较轻的地区,烯酰玛琳和金雷多米尔防效最好.其次为灭菌戍。供试的3种药剂均能较好地防治葡萄白粉病,在白粉病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三唑酮防病效果最好,白粉病发生相对较轻的地区,阿米西达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敌力康。[结论]该研究为这2种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染病。目前,主要采取以特异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早期治疗犬细小毒病的方法主要是以抗病毒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后又经历了以抗病毒血清为主要药物的治疗阶段和现在以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为主要药物的治疗阶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葡萄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制定了葡萄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历,重点在园艺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葡萄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明确了上海地区常见的葡萄病害有30多种,基本探明了上海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病菌越冬与传播等发生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葡萄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在园艺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进行了试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喷雾方法,开展了5%甲氨基阿维菌素、5%虱螨脲和150 g/L茚虫威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甜菜夜蛾幼虫2~3龄前使用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0 d均能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的为害,而且无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现已成为我国南方绿化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而在上海仅有零星分布。作者通过对上海地区该树种分布情况的调查,确认该树种是营造上海沿海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极有发展前途的生态林树种。经过三年的实践,对上海地区培育湿地松幼苗与造林技术作了一些改良,包括就地育苗,减少运输环节;大苗培育、种植技术等,对湿地松在上海的进一步推广和城市森林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Kr-h1基因是研究昆虫变态发育与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靶标分子。本研究解析了昆虫Kr-h1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开展了多序列比对、表达模式分析与系统发育树重构。结果表明,Kr-h1基因外显子数量较为保守,多为2个,而内含子长度变异较大。Kr-h1蛋白一般含8个锌指结构,二维与三维结构显示锌指结构保障了蛋白的稳定性。基于全长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昆虫Kr-h1为直系同源,亲缘关系与物种进化相吻合,基于锌指结构的系统发育则显示Kr-h1不同模块进化中的差异。菜粉蝶转录组数据显示,该基因表达模式与变态密切相关。本研究丰富了昆虫Kr-h1基因的知识,以期为菜粉蝶、西花蓟马等昆虫变态发育研究与生物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简称枯萎病)是百合的主要病害之一。因百合枯萎病的发生,造成大批植株枯死,导致百合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有关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国内仅有甘肃报道,南方地区未见系统报道。为控制该病的危害,我们从1999~2001年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菌株在黄瓜品种“津研4号”根部的侵染定殖情况.菌丝主要从表皮细胞之间的缝隙侵入,在表皮细胞和外皮层细胞中定殖,可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球毛壳ND35菌肥,研究其对不同黄瓜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g/株毛壳生物菌肥处理在显著增加黄瓜品种“津研4号”和“申绿06号”株高和叶面积的同时,提高了黄瓜产量,黄瓜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2%和6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