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8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验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5个家养雉鸡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家养雉鸡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819 bp,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日本绿雉碱基组成同源性较高;发现4个变异位点,其中823位置A-G互换,890位置A-G互换,1006位置T-C互换,628T-C颠换;定义了4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黑化雉鸡与其它雉鸡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构建了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日本绿雉单成一个系,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是一组具有和表皮生长因子较高同源结构的糖蛋白,与其相似的生物学功能糖蛋白也属于EGF受体的配体。近年来。许多学者对EGF基因的研究发现,它们都具有胚胎细胞生长功能的调节作用。本文总结了EGF家族的生物学特性,EGF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以及其他EGF家族成员的研究概况,以期为日后对EGF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铜代谢的影响。采用3×3+1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1个对照组。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美国短毛黑雄性水貂12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平均日增重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线性增加(P=0.053)。2)水貂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3)水貂铜摄入量、粪铜排泄量、尿铜排泄量以及铜沉积量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然而铜的表观吸收率却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极显著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P0.01)。水貂氮沉积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8.05 mg/kg时,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能改善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提高水貂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育成期雄性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  相似文献   
4.
马鹿是非常重要的物种资源,由于栖息地的流失和人为干扰进行近亲繁殖等导致野生马鹿数量急剧减少,而家养马鹿多经过改良,因此马鹿的纯种数量锐减。对马鹿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马鹿起源和物种形成的认识,还能帮助开展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马鹿的起源进化研究已发展到全基因组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马鹿的起源进化研究从最初对体态外貌和染色体核型的研究逐渐发展到对DNA序列与生理指标的研究。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马鹿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从起源时间、起源地和迁徙路线等方面揭示了马鹿的演化历史,介绍了父系、母系和常染色体研究方面分析了马鹿遗传多样性选取的不同分子标记,为进一步揭示马鹿种群的遗传变异、分化情况、迁徙路线和系统发育关系等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马鹿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马鹿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消化酶消化法,用DMEM培养基对鹿茸干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传代、冻存、以及复苏等几个环节进行了试验。摸索鹿茸干细胞合适的体外培养条件,为鹿茸的各项相关研究打基础。结果表明,用透明质酸酶和胶原酶对组织样进行消化,然后用10%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生长效果较好。适宜培养条件是37℃、5%CO2最大饱和湿度。  相似文献   
7.
8.
微卫星DNA是一类由1~6个核苷酸为重复单元而形成的串联重复序列,由于它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鉴定亲缘关系、构建遗传图谱、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遗传多样性估计、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本文就微卫星标记在家兔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