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
2.
为了初步探讨黄独胚性愈伤组织冻后黑暗培养修复超低温保存伤害的分子机理,本研究构建了黄独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和冻后光周期培养胚性愈伤组织两个c DNA文库(正,反向抑制消减杂交),并对其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正、反向消减文库有效富集了差异基因,消减效率达到要求,插入片段集中于100~500 bp之间,插入片段大小符合要求,重组率大于95%,文库质量较好。正、反向消减文库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黄独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文库在山药储藏蛋白dioscorin、线粒体蛋白、衰老相关蛋白和水解酶等基因与冻后光周期培养胚性愈伤组织文库有较大差异。正、反向消减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了解黄独胚性愈伤组织冻后黑暗培养修复超低温保存伤害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有利于进一步分离和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克隆部分与黄独胚性愈伤组织冻后黑暗培养有关的全长基因。研究其表达模式,为探索黄独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后植株再生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竹种,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砍灌除杂)作为毛竹林常见的经营管理措施,可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作用于毛竹叶片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变化趋势目前仍然不清楚。【方法】研究选取中亚热带毛竹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间伐(25%间伐和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N、P化学计量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间伐对毛竹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与间伐强度有关,其中25%间伐显著增加毛竹叶片全磷(TP)含量,进而降低叶片N∶P比值;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N、P含量及N∶P的比值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下毛竹叶片N∶P比值均低于14,推测研究区毛竹人工林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根据养分限制理论,25%间伐加剧毛竹生长对于N的需求,加强土壤N对毛竹生产力提高的限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亚热带氮沉降愈发严重,来源于大气的氮输入能够极大地补偿毛竹生长对于氮的需求,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结论】从生产实践和成本的角度考虑,建议在发展毛竹人工林过程中,适当采用一定比例间伐(25%)和保留林下植被的经营措施,有利于毛竹林的高效经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