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不同水稻品种(系)有机栽培产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我国水稻单产居世界先进行列,但伴随着水稻产量的提高,物能投入迅速加大,特别是氮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许多地方已到了滥用的程度,施纯氮超过水稻一生氮素需求量的1倍以上,667m2用农药量为世界之最。大量氮肥和农药的投入,引起稻株对氮素和农药的富集,导致稻米品质和卫生质量下降,同时过剩的氮素和农药流入水体,流入自然生态系统,污染环境。本文在彻底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和药品的水稻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系)对有机栽培产量的影响,为发展水稻有机栽培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系)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苏南发达农区立体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汉池 《世界农业》2000,(12):41-43
苏南位于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西侧,光照、热量、降水资源比较充分,自然资源配置合理,具有较高的植物生产潜力。苏南地区人多地少,人均占地不足 340m2,发展立体农业,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时空差异,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发展立体农业也是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达到优质高产、轮作改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立体农业是苏南农业 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农业只是局限于种植业和畜牧业…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40%甲氧·茚虫威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佳剂量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安全性,特进行了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甲氧·茚虫威SC对稻纵卷叶螟的速效性和持续性均较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在稻纵卷叶螟一般发生年份的卵孵高峰期,以每667 m~2用40%甲氧·茚虫威SC 10~15 mL兑水40 kg喷雾防治为宜;在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到大发生年份,以每667 m~2用40%甲氧·茚虫威SC 15~20 mL兑水40 kg喷雾防治为好。  相似文献   
4.
5.
三叶草是一种豆科牧草,植株矮,匍匐生长;主要生长期在秋、冬、春季,夏季处于休眠状态;一年播种,多年生长.引入果园后,表现良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果园地面覆盖草种.  相似文献   
6.
近代工业发展,尤其是有色金属和各种含砷矿床的开采和治炼,排出的含砷废水、废气、废物最终进入生物圈。农业生产领域,某些含砷矿物质曾广泛应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杂交水稻杀雄剂,至今仍广泛使用的磷肥也有一定量的砷,以及近期广泛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等,均间接或直接地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我市北部的部分乡镇,在饲料添加剂氨苯胂酸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含砷废水超标排放,导致灌溉水砷含量超标,造成水稻严重受损和土壤砷积累性中毒。  相似文献   
7.
砷污染对水稻的影响及其转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化合物是有毒物质,人体中毒剂量为10~50mg,致死量为100~300mg,但人摄入砷化物后,数日至一周内经尿液排出75%,其余经粪便排出,目前尚无资料证明砷在体内可长期蓄积,只能残存于头发、指甲、骨组织中数年.按照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稻谷砷含量指标为0.7mg/kg,在这个标准内,人食用是安全的.但是经砷污染的稻田,其稻苗生长虽受到严重影响,而稻谷的砷含量仍低于0.7mg/kg,未超过无公害农产品稻谷的安全指标,因此,研究砷污染对水稻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就农业领域而言仍显得十分重要.1999年宜兴市屺亭镇由于饲料添加剂氨苯胂酸的生产,导致500多亩水稻不同程度受害,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8.
部分太湖流域粳稻品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4份太湖流域粳稻品种的AFLP,根据AFLP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在推广品种中的渗透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江、浙推广品种与地方品种间存在着相对较大的遗传距离,即地方品种在推广品种中的遗传组分较小,相反渗透进了较多的其他种质的遗传组分,这与推广品种的系谱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
立体农业把自然环境、作物、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立体农业在宜兴推广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尤其在宜南丘陵山区和太湖渎区,立体农业的发展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