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半夏4个经济性状与块茎产量关系,比较分析4个经济性状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半夏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来源半夏种质在同一生境下栽培,考查大块茎率、中块茎率、小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单位面积块茎产量,估算性状间相关系数及其对块茎产量通径系数。结果: 块茎产量与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块茎率呈微弱负相关,与小块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块茎百粒重>小块茎率>中块茎率>大块茎率;相对增加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降低小块茎率,中块茎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2.
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殖移栽密度和钾肥施用量的搭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不同钾肥用量的搭配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原原种产量高于600粒/m2的农艺措施为:密度293.63—369.73株/m2,钾肥(K2O)用量14.91—19.59g/m2;得到原原种产量高于700粒/m2的优化组合6个,其相应农艺措施为:密度353.44—419.78株/m2,钾肥(K20)用量14.58—20.16g/m2。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紫花苜蓿播种量与菊苣移栽密度对其鲜草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紫花苜蓿鲜草产量与其播种量及菊苣移栽密度的回归模型和菊苣鲜草产量与紫花苜蓿播种量、菊苣移栽密度的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以紫花苜蓿鲜草产量、菊苣鲜草产量两者高产兼顾且同步增长为目标,提出紫花苜蓿鲜草产量≥36 000kg/hm^2、菊苣鲜草产量≥65 000kg/hm^2的紫花苜蓿播种量为12.38~26.07kg/hm^2、菊苣移栽密度为158 220~199 308株/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半夏4个经济性状与块茎产量关系,比较分析4个经济性状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半夏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来源半夏种质在同一生境下栽培,考查大块茎率、中块茎率、小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单位面积块茎产量,估算性状间相关系数及其对块茎产量通径系数。结果: 块茎产量与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块茎率呈微弱负相关,与小块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块茎百粒重>小块茎率>中块茎率>大块茎率;相对增加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降低小块茎率,中块茎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对半夏进行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播期。结果表明:半夏产量以3月8日播种的最高,其次是2月26日播种的;各处理内半夏鲜块茎粒数以中块茎最多,其次是小块茎,最少的是大块茎,可见在半夏产量构成中,鲜块茎直径1~2 cm的起重要作用;3月8日播种的半夏大块茎和中块茎粒数均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半夏总生物碱以2月26日播种的最高。因此,在半夏栽培中,不但要提高产量,还要兼顾总生物碱的积累,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宜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6.
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以提高半夏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采用野生变家栽培种赫章半夏,进行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2008—2009年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 400.9 hm2,平均单产干品半夏达3 093.43 kg/hm2,累计新增干品半夏总产量102.84万kg,新增半夏总产值4 465.39万元,新增纯收益3 009.15万元,新增投入与产出比为1∶3.06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可在赫章及类似生态区应用。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山区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示范研究结果,总结提出喀斯特山区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重施底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供苦荞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种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半夏不同种茎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栽培种茎,选用0.5 cm<半夏种茎≤1.0cm、1.0 cm<半夏种茎≤1.5 cm、1.5 cm<半夏种茎≤2.0 cm、半夏种茎>2.0 cm等4个半夏不同种茎进行试验,以半夏干产和粒数、粒重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半夏产量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茎大于2.0 cm栽培的半夏产量可达2 333.3 kg/hm2,但净增产量却出现负增长;种茎1.0~1.5 cm栽培的半夏净增加量最多,可达973.5 kg/hm2;种茎1.0~1.5cm栽培的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051%。因此,人工栽培半夏,宜采用直径1.0~1.5 cm的种茎。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冬播次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播种量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冬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次年鲜草产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建立鲜草产量与试验因子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大于或等于95t/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播种量22.08~24.28kg/hm2、施P2O5量211.22~238.78kg/hm2、施K2O量177.04~197.96kg/hm2,每次刈割后施N量为133.28~166.73kg/hm2。  相似文献   
10.
贵州高寒岩溶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继庆 《农技服务》2013,(10):1044-1045
通过从全国主要玉米育种单位引进10个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毕单15号为对照,进行产量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6号平均产量为728.14 kg/667 m2,位居10个参试种第一位,比对照增产37.32%,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