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调查、病原菌鉴定及盆栽接种试验,证明了食用百合鳞茎病害主要病原菌与刺足根螨协同侵染的关系;大田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施用杀菌剂的同时增施治螨剂,可显著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对水稻产量与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特别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进城市或城镇务工,农民对农业生产机械化需求迫切.水稻在中国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大,劳动力的季节性需求多,水稻直播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1-5],然而水稻机械播种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罗锡文等[6]研制成功的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可同步进行开沟、起垄和播种,垄面上的播种小沟增加了水稻根系的入土深度,较好地解决了手工直播稻苗根系入土较浅而容易倒伏的问题[7];另外,精量穴直播机每穴播种量可选,行株距可调,能控制水稻高产栽培的播种量和基本苗数.在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成为未来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文章从循环农业模式角度对农业产业园区的价值与建设途径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探讨,并以宜春市温汤镇有机循环农业产业园为案例,分析了园区选址、规划思路、循环模式、建设布局及能量流动过程,进而得出良好的自然与交通环境,根据园区主旨建立配套的循环农业体系,增加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降低人工辅助能投入、增加可更新能源的使用是提高产投比、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食用龙牙百合 ,具有产量高、出粉率高、品质佳等优点 ,因其经济效益较好 ,栽培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但是百合种植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否则产量、品质将相差十分悬殊。1 土壤准备1 .1 选地整地 百合可与水稻轮作 (南方 ) ,是非寄主作物轮作。但前茬作物不能种植甘薯、马铃薯、甜菜、烟草、葱蒜类、贝母等。百合更不宜连作 ,应选择 3年内未种过百合且排水良好 ,不易旱涝 ,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栽种较为理想。对育种苗床 ,则应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可用必速灭熏蒸处理 ,按1 5~ 2 0g/m2 均匀混入土壤深层 1 0~ 2 0cm ,拌均匀 ,洒水…  相似文献   
5.
百会枯萎病是江西省百合严重发生的一种病害.研究表明.病菌以菌丝在种球内,或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害的发生与品种、连作、种球带菌、栽培技术及气候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接种、病圃诱发及大田调查的方法 ,鉴定了苎麻新品种“赣苎 3号”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赣苎 3号”高抗花叶病、根腐线虫病和疫霉病 ,中抗炭疽病。讨论了苎麻品种对几种不同病害的抗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雌蛛对稻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雌蛛对稻褐飞虱捕食作用模型。结果表明,食虫沟瘤蛛雌蛛是稻褐飞虱更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当蜘蛛密度较高时,拟水狼蛛常常捕杀食虫沟瘤蛛,导致稻褐飞虱被捕食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农科类专业目前处境困难,主要面临就业危机,数学危机,生源危机。针对危机产生的原因,笔者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百合是江西的特色作物,万载县有种植百合的传统,但由于百合病害的困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通过我们对百合主要病害的研究和综防技术的示范推广,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开发在产业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保障作用、增智作用和纽带作用。通过科技开发实现了扶持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造就一批人才、形成一种机制的目的。特别是以农户为主体,产业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农村基层组织为保障的农业推广新机制对农业推广、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干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印楝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印楝素含量,研究了愈伤组织固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印楝愈伤组织的最适固体培养基为MS NAA 3.0mg/L 6-BA 1.0 mg/L 蔗糖40g/L 琼脂0.7%,以pH值为5.8,培养温度(25±2)℃,光照900Lx培养条件下的印楝素产出率最高,达44.76OD457/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