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邹太平 《茶叶》2001,27(2):59-59
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天星村54岁的农民夏求喜,潜心开发名优茶,带动天星村人民走上以茶致富的发展道路,为创造培植茶叶的品牌付出艰辛的劳动,今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天星村是个海拔500多米的山村。夏求喜在茶叶生产中摸爬滚打38年,是党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使他成为全镇的产茶专业户;1987年,5亩茶园产茶850千克,创产值4800余元。随后因市场因素,产销陷入低谷,但他认真总结经验,仍苦苦追求他的茶叶事业。 夏求喜是个半文盲的农民,开发创制名优茶谈何容易。但他深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于是,他一边加工传统红茶,一边开始试制绿茶,以维持茶园的正常生产。1991年春开始,他边学,边试制毛尖茶,曾3次到长沙请教专家指点,就这样既学文化,又学技术,最后终于成功试制出“优质毛尖茶”,并得到专家的肯定。 天高不为高,人心才是高。有的名茶数百元一公斤,为什么?他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1993年冬,他去江西、浙江、湖北、上海等省市,在大中商场和茶馆买了样茶,几经比较发现名优绿茶都是散条状,他思考着试制新型茶品种。1994年,他做了1000多次试验,连续试制出园珠形、竹笋状、硬币状、散条状、方形、银针形等11个品种新茶。并将园珠形命名“玉龙珠”推向市场。由于外形美观,质量过硬,倍受消费者青睐,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纷纷前来购茶,销售价卖到每公斤340元,此后两年,他以生产玉龙珠茶为主,同时对竹笋状和硬币状茶继续进行技术攻关。为保护科研成果,防止他人仿制,把市场前景看了的硬币茶更名为“银币茶”,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夏求喜从1996年开始生产银币茶,到注册“求喜牌”商标,设计雅致大方的精美包装盒,产品打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1996年湖南省第三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中,银币茶、玉龙珠茶分获金银杯奖。 夏求喜富了。天星村的村民们也从夏求喜的成功实践中找到发展方向。村里曾经荒芜了茶园全都加强了管理,村里有22户茶农陆续走上茶叶生产致富的道路。1999年,天星村茶叶产值45万元,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300多元上升到2100元。2000年,预计该村茶叶产值可达50万元。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安化县杨林乡椐木村青年农民吴献忠,从 1994年开始,瞄准荒山做文章,勤耕细作,开发荒山 25亩。  相似文献   
3.
安化县烟溪镇天星村 5 4岁的农民夏求喜 ,潜心开发名优茶 ,带领天星村人民走上靠茶叶致富的康庄大道 ,为创造安化茶叶的名牌付出艰辛的劳动 ,今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夏求喜 1 6岁时就开始在云蒸雾绕的茶园里摸爬滚打。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他家的 0 .33hm2 茶园到1 987年实现年产红茶 85 0kg,产值 4 80 0多元 ,成为全镇产茶专业户。 1 989年后 ,茶叶出口受阻 ,茶价暴跌 ,红条茶卖不出去。村上有不少茶农挖掉茶树种玉米、红薯。可夏求喜还是决定靠种茶求出路。他一边制传统红茶、一边开始制绿茶 ,1 991他研制出毛尖茶 ,兴冲冲带着样…  相似文献   
4.
刚过而立之年的湖南省安化县古楼乡赤水村养鱼专业户夏卫东,利用柘溪库区水面多的优势,在扶贫开发政策扶持下,进行网箱养鱼,年产鲜鱼 1.5万公斤,收入 15万余元。成为闻名库区的养鱼暴发户。 1996年底,他贷款 1.3万元从沅江购进网箱 10口、鲢鱼苗 1000尾,学着搞起网箱养鱼。次年底,网箱养鱼收入才 1.2万多元。亏本原因除鲢鱼市场价格低外,主要是养殖技术落后,鱼苗生长慢、成本高。痛定思痛,他抓紧学习养鱼技术,先后 18次参加县、乡两级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技术培训班,省吃俭用挤出 2000多元订阅《渔业致富指南》、《湖南水产》等…  相似文献   
5.
<正> 安化县东坪镇水井巷炒货店个体户谌雪花,靠炒瓜子、花生等农副产品一步一步走上致富之路,成为享誉山城的百万富婆。 谌雪花是安化煤炭公司职工,1984年4月,公司安排她到建设街门市部负责,门市部无煤炭生意可做,职工工资无着落。走马上任后,她从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