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种植业生产是在人为干预下利用“露天工厂”转化太阳光能,创造初级生产力的第一性生产,其农作物总产量、总产值的增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延增长型,即以扩大面积为主增产增值;另一种是内涵增长型,即以改进技术,提高单产来增产增值。本文从分析兴化市种植业生产发展现状入手,对200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1961年10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根据国家《农业基本法》中对农业教育的要求,提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中等技术学校改进方案》,并于1964年在全国新设了五所直接为农村培养人材的农业中技校。宫崎县立高锅农业中技校就是当时建立的。现在,类似学校全县已有六所。  相似文献   
4.
1987-1988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汕优63出穗前、后群体干物质生产、分配、产量构成因素、稻谷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每亩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地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84、0.6582、0.4230和0.6615;(2)生物产量是大面积生产上左右产量的主要因素(r~2=0.927),出穗前、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对产量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3)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出穗前与每亩穗数、出穗后与每亩总颖花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和0.7980.  相似文献   
5.
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用气象知识的能力,介绍了在通用万年历的基础上,经系统设计,引入气象科普信息,包括增加关系民生的重大天气气候概率、灾害性天气防范技术、农林牧生产关键期气象信息、二十四节气、气象谚语适用性、气象业务工作和气象产品应用价值点评等,并结合VB语言,制作出普及气象、与公众沟通的气象日历。  相似文献   
6.
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 1975年原兴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应用系统选育法,从古巴稻自然变异系“2036—1”中根据籼稻粒重型育种设想,选出了35个优良株系,经多代选育,于1979年F_4时获得基本定型而理想的品系“34—21”。1980~1983年参加县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41.4公斤,比对照南京11号增产12.2%;1984年参加扬州市中籼稻区域试验,亩产495.7公斤(产量幅  相似文献   
7.
1983~1989年,采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化市内不同农业区大麦后移栽棉花(下称麦后棉)适宜密度范围、生长发育动态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指标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兴化四个农业区地面高程、土质类型和潜在肥力有差异,亩产皮棉100kg左右的高产棉田的密度范围也不相同,但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不同密度均可达到亩总铃7.2万个左右的高产指标,密度与亩总铃数呈极显著的曲线相关,各农业区相关系数分别为:0.7981、0.8317、0.8554、0.8550,依回归方程推导,各农业区适宜密度极差为700株左右;(2)高产棉花定型株高最佳值为 105~110cm,其主茎生长的理想动态为:盛蕾前、盛蕾~开花、开花~盛铃、盛铃后株高增长量各占最终株高的1/4;(3)实现生育进程和季节进程优化同步的中心环节是“蕾-铃-絮”对应“三集中”;(4)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是壮苗、早发、稳长、不早衰。  相似文献   
8.
我县常年种植小麦9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模式栽培的推广,单产逐年上升至近350公斤。为进一步探索本县小麦中产变高产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适应的综合配套技术,1984年起我县参加了由江苏农学院主持的“里下河农业区小麦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模型”研究,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全县大面积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