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东江源头沿江村镇生活污染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污染是造成东江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源头区生活污染的特点,提出分散式家庭处理系统模式,并对村镇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使村镇污染控制走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2.
典型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水体的最优种植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物因其完全水生的特点使得其在水生植物各生活型中对环境胁迫的反应最为敏感,它的存在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起着支撑作用。因此,沉水植物对于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室内人工栽培的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中国典型沉水植物耐污种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能力,并筛选最优定植密度。结果表明,金鱼藻种植密度为4.0 g/L时,对总氮(TN)、总磷(TP)去除率最高,分别达86.78%和91.82%;穗花狐尾藻种植密度为2.0 g/L和4.0 g/L时,对总氮、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1.60%和92.10%。通过氮磷去除率-密度的非线性拟合模型,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的最优种植密度分别为4.5~5.0 g/L和3.0 g/L。基于成本-效率均衡考虑,最终确定了两种沉水植物的单一种植最优密度为3.0 g/L。  相似文献   
3.
邹新 《农村科技》2005,(7):29-30
牛羊短期育肥是在养殖业发展中职工群众近十年来探索出来的一条有效致富之路,其特点是投入少、周期短、效益高、风险小、易掌握、灵活性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如火如荼之际,冻结了16年的“县改市”热潮有卷土重来之势。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至少有138个县希望撤县设市。尽管未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正面回应,但像陕北明星县神木等地“撤县改市”的计划已规划了很久。  相似文献   
5.
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华  史晓燕  邹新  林美芳  陈建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69-9171,9238
通过对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补偿模型,为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窖贮番茄酱渣作为饲草原料,就是利用酱厂生产的番茄酱产品的废弃物———番茄酱渣作为育肥牛的饲草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先把酱渣经窖贮,再与其他饲草搭配使用,最后达到解决农场饲草严重不足,加大育肥的饲养规模,提高育肥牛生产效益,减少番茄加工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目的。1研究内容(1)探索番茄酱渣在育肥牛日粮中使用的适宜比例,进行成本分析、生产效益分析。(2)研究番茄酱渣的贮存技术。2技术原理把番茄酱渣通过窖贮,使酱渣在厌氧的环境下发酵,抑制有害菌。酱渣自身含有机酸,pH值为6·3~5·2,在酸性环境下乳酸菌大量繁殖,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  相似文献   
7.
以成型率、水分含量、休止角、吸湿率的综合评分OD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麻苏止咳颗粒的辅料配比、药液密度等成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麻苏止咳颗粒剂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配比(糊精∶乳糖)0.17∶1,浓缩药液密度1.25 g/cm3,在该工艺下,总评OD值为0.657 7,与预测值(0.640 4)相当,相对误差为-2.70%。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麻苏止咳颗粒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且成型率高、流动性好、水分含量低、吸湿率低,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分析枸杞籽油的主要组成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超临界CO2提取的枸杞籽油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枸杞籽油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杞籽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别对脂肪酸甲酯化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枸杞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甲酯化合物,主要为亚油酸甲酯(50.03%)、油酸甲酯(11.19%)、棕榈酸甲酯(7.53%)、亚油酸乙酯(4.82%)、硬脂酸甲酯(3.57%)和二十二烷酸甲酯(2.53%);枸杞籽油在110℃和150℃时得到的挥发组分中,有11种化合物相同,主要是亚油酸乙酯、反油酸乙酯、罗汉柏烯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枸杞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药用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