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农业气象学课程特点出发,论述了教学对多媒体的需求;根据农业院校实际情况,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总结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多媒体教学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结构现况和避洪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了沿淮低洼区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及农业避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准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设施果蔬栽培的小气候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栽培设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气体等环境因子,是各种果蔬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设施内小气候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分析发现,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分布不均匀,由南向北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气温地温均高于外界;相对湿度一般比露地高;另外,设施内CO2浓度低。针对设施内独特的小气候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安徽省淮河流域冬季气温变化及其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对安徽淮河流域霍山、蚌埠、亳州3站历年一月气温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月份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增高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冬季温室蔬菜高产、减灾和降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沿淮地区无汛期塑料大棚小气候效应及高效种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阐述水涝灾害对沿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和无汛期大棚高效种养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本地区无汛期塑料大棚小气候效应,并提出了沿准地区无汛期大棚种植、大棚养殖和大棚混合种养的三类高效种养模式,为本地区农业避灾和社会经济进步提供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论述了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种植业结构、养殖业结构、加工业结构、储运营销业结构和乡村建设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方略,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本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观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等;并首次将储运营销和乡村建设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涝防渍对策.  相似文献   
9.
沿淮地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 ,属半湿润季风气候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生态环境决定了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笔者揭示了沿淮地区无汛期蔬菜大棚光能资源和热量资源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途径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以促进本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沿淮地区荞麦生产潜力分析与加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荞麦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建立气候产量模型,逐级分析沿淮荞麦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计算荞麦理论产量、分析实际生产优势。同时根据目前农业实际研究相关荞麦产品加工模式,以期可为沿淮防洪减灾、水灾前后补种和农业避洪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