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住院且初步诊断为肝/脾破裂患者56例,根据血压数值计算休克指数(SI),再根据SI预测出血量并判断休克程度,并以此结果进行针对性急救、护理及手术。结果根据SI计算方法,本组56例患者中SI1者1例(1.8%),SI=1者42例(75.0%),SI1者13例(23.2%)。根据手术前SI预测出血量与手术中收集实际出血量比较,基本符合者54例(96.4%)。56例肝/脾破裂患者根据SI进行了急救与护理后,均及时采取了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且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SI评估肝/脾破裂患者出血量及休克程度,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较高,以此为依据对肝/脾破裂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及手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激素替代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Ⅰ组为激素替代治疗(口服补佳乐)配合心理干预,Ⅱ组为单纯口服补佳乐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相同时间段观察治疗前后绝经症状变化(Kuppernann评分)。结果Ⅰ组与Ⅱ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Ⅰ组与Ⅱ组治疗后kuppernann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激素替代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控制和改善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