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严格保护耕地的必要性1.严格保护耕地,是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严格保护耕地,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章“耕地保护”中,就明确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非农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第三十一、三十四、三十六、三十七条)。这就把严格保护耕地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出来。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耕地保护。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都曾多次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2003年1月份召…  相似文献   
2.
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方式粗 放循环经济和节约利用资源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对农业资源瓶颈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农业生产污染度高,生物资源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不忘初心",就是始终重视农业,始终重视粮食生产,始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十三五"规划刚要》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特别是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美国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更凸显其极端重要性。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郑乃红 《河南农业》2014,(23):57-58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作为其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建设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科学内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针对改革开放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长期比较滞后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89政治风波"之后,特别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乃红 《河南农业》2006,(4):33-33,2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郑乃红 《河南农业》2008,(21):59-6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新世纪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现代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传统的能源、环境、粮食等问题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点,在全球化和强权政治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突出因素。因此,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农村,关键在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按照中  相似文献   
9.
郑乃红 《河南农业》2011,(23):54-5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一重要精神为现代农业探索走规模化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在发展目标之一“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中提出:农业增长“由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相似文献   
10.
郑乃红 《河南农业》2009,(12):61-6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