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弹性"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亮点,文章在分析了弹性内涵的基础上,从预期性指标的设置、有条件建设区划定、基本农田多划后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规划中弹性的表现、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州市盐碱土绿化研究所研究重盐渍土绿化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用防碱栽植袋,在内蒙、山东重盐碱地种植树木花卉成活率达到90%以上。该技术  相似文献   
3.
根据甘肃省酒泉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特征,在Matlab软件背景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农业化水平、社会经济及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持续性地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而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功能特征关联分析——以天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土地利用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天水市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景观格局两方面,选取土地利用结构集中化指数、总体组合类型、区位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对各县区及不同地类的空间格局与功能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2005年土地组合...  相似文献   
5.
1956~2008辽宁省近53年的降水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辽宁省8市8个气象观测站近53年(1956~2008年)的逐月降水时间序列,分别计算了平均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距平,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近54年辽宁省的降水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1)近53年来,辽宁省的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降水日数和汛期降水量也同样表现减少的趋势。2)年代际变化的整体波动不大,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以后,辽宁省降水量大致经历了:多-多-少-多-少的过程。3)辽宁省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除春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外,夏、秋、冬三个季节都略下降。其中夏季和秋季存在明显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6.
1956-2008年辽宁省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7市1县8个气象站近53年(1956-2008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辽宁省月、年日照时数时间序列,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5年滑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辽宁省近53年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57.61h/10a,M(标准化变量)值为-6.49,且存在25年和16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日照时数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夏季下降趋势最明显,冬季表现最微弱,倾向率分别为-18.345h/10a和-7.615h/10a;年代际的变化趋势是,2000年以后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很显著,M值为-2.59,而日照时数高值区和低值区的范围都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兰州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期间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上较高,均在45%以上,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关联度最高;合理加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长,保护林地,调整牧草地比例,加快牧草地的增长速度,对优化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进的TOPSIS法,结果令人满意,适合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北方小龙柏秋季栽植成活率,提出了成活的5项要求,即保持苗木水分、土球完整、定根水要透、安全越冬、返青水要足,本文就为达到以上5项要求而采取的栽植及养护技术措施,分别从查看栽植环境、人材机安排、起挖、装运、验收、卸车、整地、施肥、栽植、浇水、修剪、栽后整理、冬季防寒、返青水及防寒棚的拆除,共15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县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甘肃省87个县区的统计数据,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聚类结果划分为5种空间类型;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指数、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甘肃省县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甘肃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县际差异较大,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县区全部位于河西走廊干旱内陆河流域;县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与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地域榕局呈现出显著的空问差异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态势.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