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以同一品种为材料,用旱育、软盘旱育、软盘湿润,并以常规湿润为对照的4种方式育出的秧苗,经考察秧苗素质、同田栽插比较的结果,阐明了旱育优于湿润,以旱育为最好。1996年早稻生育期间雨日频频,低温迟发,旱育秧产量5548.5kg/hm2,比软盘旱育、软盘湿润、湿润秧分别增产16.3%、20.5%、30.85%,成熟期分别早1、3、5d,旱育秧为水稻生产上谋求早熟、增产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2.
桐城县从1986年引进“粳系21-2”,经过试种、示范,逐步扩大种植。1990年推广面积达6.02万亩,平匀亩产370公斤,比当选晚2号、鄂宜105等品种增产10%以上;1991年种植面积增加到6.5万亩,平匀亩产350公斤,比78270、鄂宜105等增产15%左右。近2年种植面积皆占该县双季晚粳28万亩的20%以上。已成为全县双季晚粳的主栽品种之一,并有继续扩大种植的势头。为了进一步掌握“粳系21-2”的栽培技术,在安徽农学院的主持下,报请省科委批准成立了“双晚粳系21-2亩产400公斤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协作研究课题组,并于1990年制订了实施方案,1991年分别在桐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