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从福建省平潭县的矮化畸形水仙病株中获得一个分离物 NFV-4,并从病株根围土壤分离物中得到一种毛刺线虫(Trichodorus sp.)。该线虫传毒接种在苋色藜、昆诺藜、普通烟草和豌豆上产生坏死斑;在蔓陀罗、豇豆、牵牛上表现为系统症状。病叶榨出液采用 ELISA 测定,与荷兰水仙上的烟草脆裂病毒(TRV)标准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电镜下病原为78×24nm 和195×24nm 2种竖杆状空心粒体。据此认为该分离物属于 TRV。本文还就 TRV 的株系问题及其所致的水仙病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仙病毒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是我国重要名花之一,特别是漳州的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 Roem)更是驰名中外。近年来病毒病发生十分普遍,致使种性退化,种球变小,花枝减少,花质劣化,严重影响产量、质量,影响出口创汇。关于水仙病毒病的病源学问题,国外已有不少研究,迄今报道的病原病毒已达20余种。我国开展此项研究较晚,先后报道的有水仙花叶病毒(Na-rcissus mosaic virus NMV)(谢光兀,1985;谢  相似文献   
3.
水仙上分离出的烟草脆裂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水仙潜隐病毒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水仙主产区水仙病毒病的系统调查中,从无症和褪绿斑驳的病叶中分离到3个分离物NC、Ⅱ-3和Ⅹ-3.经人工根接和汁液摩擦接种在昆诺藜和千日红上,表现为局部枯斑;在番杏和苋色藜上,表现为局部褪绿或局部褪绿白斑;在克利夫兰烟和菜豆上产生系统褪绿;而对曼陀罗、豇豆和裂叶牵牛则不侵染。电镜观察病原病毒为635~660nm×13nm的线状粒体。体外抗性测定表明:TIP为65~70℃、DEP为10-2~10-3,而LIV为3天。ELISA测定结果与来自荷兰水仙上的NLV标准抗血清起阳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3个分离物为同一病原,均属水仙潜隐病毒(NLV)。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