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s P450)蛋白家族含有硫羟基和血红素结构域,参与多种生物合成,CYP78A家族成员对籽粒大小形成有重要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从小麦大粒品系‘P271’和小粒材料‘中国春’中扩增到位于2AS、2BS、2DS上的TaCYP78A5-2A、TaCYP78A5-2B和TaCYP78A5-2D基因,编码534、544、549个氨基酸。通过分析发现在‘P271’和‘中国春’克隆到的TaCYP78A5序列一致,说明TaCYP78A5基因在这2个粒型的小麦中是保守的。CYP78A家族在水稻和拟南芥中具有非自主性细胞表达模式,结合对CYP78A家族的生物进化关系研究发现,CYP78A家族的各个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是保守的。‘P271’和‘中国春’籽粒大小的差异,可能是TaCYP78A5基因在‘P271’中的基因表达量高于‘中国春’,引起种子发育过程中内表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种子表皮增大,使得‘P271’种子大小和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旨在为江苏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优质强筋品种‘瑞华麦506’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5日、15日、25日、11月4日和14日)和密度(2.1×106、2.7×106和3.3×106/hm2)对温光利用、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减少了出苗至越冬始期累积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花后累积日照时数。迟播显著降低了茎蘖数和穗数,但不同程度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以10月15日播种最高。每晚播种10天,生育期、积温、日照时数和穗数分别减少8.5天、108℃、38 h和3.85×105/hm2,产量损失700 kg/hm2。推迟播期降低了面粉吸水率,但增加了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增加密度对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而言,10月15日播种、采用2.7×106/hm2密度是江苏淮北强筋小麦协同高产优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C两优113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塘湖良种场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试验站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生育进程、株高影响不显著,高峰苗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成穗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差异显著,栽插密度为30cm×15cm(22.2万穴/hm2)时,C两优113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优质玉米新品种瑞华玉三号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其品种来源为 99A573×LH1805。该品种 2021 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 20210022),适宜安徽省夏播玉米产区推广种植,具有产量潜力高、广适、稳产性好、综合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的特点。后相继通过江苏省 [(苏)引种(2022)第 085 号 ]、河南省 [(豫)引种〔2022〕玉 009]、山东省(鲁引种 2022030)、河北省 [(冀)引种〔2022〕第 1 号 ]、陕西省(陕引玉 20230099 号)引种备案,表明瑞华玉三号具有良好的区域适应性。从品种选育、特性特性、产量表现、栽培管理等方面对瑞华玉三号进行介绍,旨在为其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旨在为江苏省粳稻高产抗病品种选育和大田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2012—2021年江苏省审定的164个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抗病性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间接通径系数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制约关系,这其中穗粒数与千粒重相互制约作用尤为显著;抗病性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程度为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根据分析结果,在江苏省粳稻的高产抗病育种与高产栽培中,应注意保持合理的穗数群体,同时注重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并强化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硬度是当前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小麦的制粉品质有重要影响,是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籽粒硬度与胚乳结构的关系、籽粒硬度对面粉品质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籽粒硬度的遗传规律、品种与环境对籽粒硬度的影响、籽粒硬度育种改良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为小麦育种中籽粒硬度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