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4篇
  14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从病理生理角度探究宿主抗球虫感染的机制,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26日龄藏鸡和隐性白羽鸡均设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每组40只。感染组每只鸡经嗉囊接种1 m L含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悬液。感染后第0、3、6、8天,分别测定感染组和对照组鸡的14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藏鸡血清球蛋白含量于感染后第3天升高,而隐性白羽鸡则显著下降(P0.05);藏鸡血清白蛋白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降低(P0.05),隐性白羽鸡则在感染后第3天显著升高(P0.05);2个品种鸡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起明显下降,其中隐性白羽鸡显著下降(P0.05)。藏鸡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显著下降(P0.05),而隐性白羽鸡则表现为升高趋势;两个品种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明显下降,其中藏鸡显著下降(P0.05);藏鸡血清尿酸含量在感染后第3天显著上升,隐性白羽鸡则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下降(P0.05);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血清P3+浓度分别于感染后第3和6天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亦有升高或降低,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心、肝未受到严重损害,肾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肠道受损较为严重,且隐性白羽鸡肠道受损程度较藏鸡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胞外区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并对目的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通过ProtParam软件分析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性质,通过SWISS-MODEL软件预测蛋白质结构。结果表明:PCR法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大小约为1 430 bp,1. 0%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酶切成功;经10%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在68 ku处出现目的条带,目的蛋白成功表达;纯化后的蛋白质经Western-blot检测证明具有特异性;目的蛋白具有22种可能的折叠形态,理论等电点pI值为9. 08,蛋白质结构不稳定,亲水性较差。说明试验成功表达了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  相似文献   
3.
4.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极大促进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农户和市场之间的间的关系更加有序。文章就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而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探讨藏鸡(TC)和隐性白羽鸡(RWC)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用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2、4、6和8天脾脏、盲肠、胸腺、法氏囊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6、Toll样受体(TLR3)和TLR15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藏鸡脾脏IFN-γ、IL-2、IL-16及TLR3、TLR15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于感染后第4和8天明显上调,隐性白羽鸡则无明显变化。藏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2天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4天起显著上调(P<0.05),其余免疫相关基因变化幅度不大;隐性白羽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上调(P<0.05),IL-2在感染后第2天起显著上调(P<0.05),IL-16在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2和8天显著上调(P<0.05),TLR15变化幅度不大。各免疫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鸡胸腺和法氏囊中均出现上调或下调,但除藏鸡法氏囊TLR3和TLR15转录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免疫相关基因与感染前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上结果显示,球虫感染主要导致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脾脏和盲肠中的各免疫相关基因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1兽药使用原则1.1合理用药用药一定要合乎病情需要,不要贪图价格便宜或只认准新药物。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1.2使用合适的剂量用药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病的目的,但是,剂量过大也不科学,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因过量使用抗生素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气死人不偿命。”这句话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然而在社会主义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气死人”到底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最近,河南省某县法院就审结了一起这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8.
当今养鸡业中,免疫接种已成为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和保障鸡群健康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措施。免疫后能否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是衡量免疫效果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扭角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报告四川省野生扭角羚自然生存过程中致病性细菌的检测及生物学特征。试验对发病死亡扭角羚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别从肝脏、脾脏和肺脏分离得到的4株优势菌进行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和16SrDNA分子鉴定,判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这4株菌对供试小白鼠均有致病性。测其LD50,分别为2.9×107、2.9×107、4.5×107和1.1×108 CFU/只。4株分离菌对供试的先锋霉素等敏感,对阿米卡星等中度敏感,对红霉素等耐药。推测这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导致扭角羚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锦鲤品系繁多,色彩、斑纹变化丰富,价格差异悬殊。而优良的血统是锦鲤品相及价值等级的重要保证,对锦鲤进行寻踪溯源是明确其身份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特定编码的RFID玻璃管标签体内注射的方法对锦鲤进行了标记实验,研究了RFID玻璃管标签作为标记对锦鲤的摄食和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RFID玻璃管标签不会影响锦鲤的摄食等行为。本研究认为RFID玻璃管标签作为锦鲤的溯源标志方法,具有创伤性小、不会影响锦鲤外观及其商用价值且容易辨别的优点,具备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