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高温对不同早籼稻品种(食用稻株两优611和饲用稻湘早籼24号)开花后籽粒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进行高温(昼/夜温度为34℃/29℃)和适温(昼/夜温度为25℃/22℃)处理,光照13 h/d,对2个早籼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重、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2个早籼稻品种花后在高温下籽粒增重快,增重持续时间短,成熟后粒重较适温处理低;蛋白质含量较适温处理高;灌浆过程中GS和GOGA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开花后10 d出现峰值。适温下籽粒增重慢,持续时间长,粒重高于高温处理;花后GS和GOGAT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花后高温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高温条件下湘早籼24号花后25 d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比适温条件下增加4.45 mg/g,株两优611增加2.23 mg/g。以上结果说明,灌浆成熟期高温有利于提高早籼稻尤其是饲用早籼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在生产中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使籽粒灌浆成熟期处于适宜高温度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早籼稻稻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熬煮石硫合剂使用的原料硫转化为成品原液中有效硫的百分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3种不同配方中原料硫的转化率存在显著差异,并证实原料配比是熬煮过程有无黑褐色突变的关键,低品位石灰也能熬煮出质量好的原液。两种不同工序熬煮出来的硫制剂原液中硫的转化率也有显著差异,使用散石灰时,熬煮过程中应先加硫磺粉后加散石灰。待发生黑褐色突变时,及时终止熬煮(延误时间不能超过20秒),则是熬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进一步明确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和考核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验技能训练及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学生深刻理解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掌握了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野生马齿苋草粉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乙醇溶剂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盛花期野生马齿苋草粉中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提取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野生马齿苋草粉中总黄酮的优化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30(m∶V,g∶mL),得到野生马齿苋草粉中总黄酮含量为5.2817%。  相似文献   
5.
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自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繁殖时籽粒形成生理,以‘培矮64S’为对照,采用冷水灌溉繁殖的方法研究了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eui突变体(‘长选3S’)自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的生理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结实过程中,‘长选3S’和‘培矮64S’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在花后第7~27天增加快,随后增加减慢;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等3个酶的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逐渐下降;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的酶活性随灌浆进程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就整个灌浆结实期而言,‘长选3S’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等5个酶的酶活性及直、支链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其亲本‘培矮64S’的高,而自交结实率、单株产量则比‘培矮64S’的低。差异性分析表明,2个不育系之间籽粒中上述5个酶的酶活性及直、支链淀粉含量、自交结实率及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形成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形成生理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灌浆结实期进行高温(昼/夜温度为36.5℃/27.5℃)和适温(昼/夜温度为29.5℃/23.5℃)处理,对两优培九灌浆结实期籽粒质量、籽粒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及ADPG焦磷酸化酶(ADPGPase)、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快,粒质量增长快,成熟后籽粒质量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较适温条件下低,而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适温条件下高.在高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ase和GBSS活性在始花后前10d活性较适温条件下高,始花10d后迅速下降;GOT和GP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始花后10 d出现峰值.在适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ase和GBSS活性在始花后13d达到其活性高峰值,GOT和GPT活性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始花13d后ADPGPase、GBSS、GOT和GP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高温处理.可见,在灌浆中后期,相对低的日均温度有助于提高两优培九籽粒中ADPGPase、GBSS、GOT和GPT活性和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研不同叶位叶片对两系超级杂交稻籽粒充实的影响。[方法]以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389为材料,抽穗期进行剪叶处理,研究不同叶位叶片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结果]剪叶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增加空秕粒率,从而降低籽粒产量。不同部位叶片对两优389籽粒充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及以下叶片;不同剪叶处理对二次枝梗结实率、空秕粒率的影响均大于一次枝梗。[结论]灌浆结实期确保功能叶不受伤害是实现超级稻高产优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为了明确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长选3S/9311"的制种理论产量达到2931.90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肖辉海  王文龙  郝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10-18112,18135
[目的]明确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 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 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 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个百分点;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个百分点;长选3S/9311制种的理论产量达到2 931.90 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 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3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3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