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粳3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粳3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郭二男,马洪良,强建明,蒋建国,浦伟良,常仁林(苏州市职业大学农业分校215011)(无锡市农业局)钟达兴,杨荣度,陆汝明,华世兴(张家港市西张农业公司)(无锡县种子公司)太湖粳3号是苏州市水稻育种协作组、苏...  相似文献   
2.
过去,不少人对于小麦形态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作过研究。这些研究或者结果不完全一致,或者阐述不够明确,或者试验手段、条件有限(例如试验面积过小)等,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再进行研究,评介。  相似文献   
3.
胚乳腹面不透明的部分称腹白.据日人研究,腹白是由于籽粒充实后期,腹面的胚乳细胞中淀粉充实不完全所致.腹白米属不完全米的一种,品质较完全米差,加工时碎米率高,蛋白质含量一般也低,商品价值不高.有关腹白米的研究结果有过不少报导,但并不一致,对腹白米形成的解释也是多属臆测.我们在1980,1981年的水稻生长季节,着重就腹白米的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对腹白米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1978~1981年,在为提高选择效果研究粳稻各单个性状时,发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广泛筛选的基础上,建立与产量性状密切相关的叶片性状综合指数式:I=x_1 2.7181x_2 4.75x_3(x_1,叶比重;x_2,穗数;x_3,穗重)及相应的产量预测式:Y_1=143.45 11.56x_1 31.53x_2 54.93x_3,进行模拟选择研究.1.1980,1981两年,对20个粳稻品种、31个品种(系)和株系(F_4)材料分别就平均单株粒重与选择指数值,选择指数值与实际产量作比较.结果表明,选择指数值和平均单株粒重均与实际产量呈直线相关趋势,达极显著水准.各年都存在高指数值(或低)和低单株粒重(或高),或两者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1978年和1979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米德(Mead)试验地(属 Sharpsburg 粉砂粘壤)上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六次重复。用9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即马丁(Martin)、麦地(Wheatland)、WD4、N30、KS4、KS23及三个 CK60×甜高粱的衍生不育系,以及由这些不育系与各保持系相互杂交所得到的36个雄  相似文献   
6.
高梁(Sorghm bicolor)植株上表皮分泌的蜡质称为蜡被。根据蜡质的数量可分为重(有蜡被)、轻(少蜡被)、无渗出物(无蜡被)三种情况。无蜡被高粱对麦二岔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无选择抗性并呈独立遗传。无蜡被性状同耐抗性基因结  相似文献   
7.
粳稻腹白米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作者采用腹白指数作为测定糙米腹白的指标,对诸品种的腹白作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并根据杂种后代中腹白表现,认为腹白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似存在部分显性作用。腹白指数与产量性状、叶片性状和粒型性状都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籽粒的灌浆速度也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试验表明,选择多穗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瘟病抗性同步筛选在非温室加代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1984~1989年将稻瘟病抗性筛选与水稻非温室加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苗期人工喷雾接种和穗期自然诱发鉴定,F_2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累计筛选出中抗以上组合167个和材料426份,分别占筛测总数的68.44%和67.83%;并育成了89-15(8204/早单八)等丰产、早熟、抗病的新品系。实践证明,在水稻非温室加代过程中,采用稻瘟病抗性同步筛选,可增强选择压力,逐步去除感病个体,使抗病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逐代增加,如结合农艺性状的选择,可加快早熟、丰产、抗稻瘟病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早单八是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耐肥抗倒、产量高和成熟早等优点,但后期常出现早衰现象,表现为壳色淡暗无光,熟相差,充实度不足,在冷害较早年份,易造成青枯逼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探讨早单八早衰的原因及预防途径,我们于1983、1984两年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采用后期熟相有较大差异的苏粳2号和早单八作供试材料,进行肥料试验处理。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试验采用裂区设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