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护岸柳树表层根系生长的影响因素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怀柔琉璃河处5a期的柳树土壤生物工程护岸实验基地研究发现,柳树有在近水面的地方生发大量层状根系的特性,有较好的护岸作用。为了更好利用柳树的这种特性进行生态护岸,对3种柳树护岸形式中表层根系的生长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灌丛垫护岸形式比扦插和篱墙的护岸形式具有更好的提高和保持土壤含水量的作用;灌丛垫和篱墙的护岸形式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其中灌丛垫最为明显;3种柳树护岸形式中灌丛垫的表层根系生发状况最好,篱墙要好于扦插;土壤含水量是柳树表层根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当土壤含水量低于限制值(调查区为10%)的时候,柳树几乎不能生发表层根系;而当土壤含水量在大于限制值时,表层根系的生长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变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有利于表层根系生发。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柳树复合护岸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自然”理念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是对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潮河古北口大桥至辛庄桥河段为例,依据潮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服务属性,在划分河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水文、形态、水质、河岸带功能和景观娱乐功能5方面、24个指标组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参照“河溪近自然评价”方法获取评价指标,并根据各指标的评判标准依照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状态和人工状态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通过点到区间距离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方式进行自然等级判定。结果表明,调查河段由于受到自然演变和人为影响,处于人工状态的河段为2段,处于退化状态的河段为9段,处于近自然状态的河段为4段,处于自然状态的河段为1段,其中,退化和近自然状态的河段分别占调查河段全长的60%和31%,长度约为12.58和6.6 km。总体上,调查河段大部分处于退化状态,但仍具备进行近自然修复的潜在条件。采用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方法计算简单,评价体系系统性强,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了解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下根系分布特征与抗拉特性对土壤生物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意义重大。以竣工5年的北京市怀柔区土壤生物工程试验区4种不同种植方式(埋根、扦插、梢捆、灌丛垫)下的金丝柳根系为研究对象,测量统计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并进行单根拉伸试验,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金丝柳根系的生物量分布特征和单根抗拉特性,结果表明:灌丛垫和梢捆措施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深度的土层中,在0~20cm土层中尤为集中。灌丛垫方式下根径≤1mm的细根含量丰富(占其总量的31.3%),须根系最为发达,梢捆次之,细根含量占其总量的19.2%。不同种植方式下根系抗拉力与直径都呈正相关,且以幂函数的规律变化。在0~20cm的土层中,不同种植方式下根系的抗拉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平均抗拉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埋根、扦插、梢捆、灌丛垫;而平均延伸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垫、梢捆、扦插、埋根。所以,灌丛垫和梢捆方式下根系浅层生物量较大,须根发达且具有更好的延伸性能,可有效减轻表土侵蚀,应设置在水位浮动区;埋根和扦插措施下根系能抵抗更大的剪切力,更好地深入土层深处,可设置在岸堤区。   相似文献   
4.
客观评价与分析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适用于北京市永定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指标,采用相关方法从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方面对2007至2012年的北京市永定河生态系统服务做出货币化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15个指标中筛选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4个主成分,并通过复合权重法对4个主成分的得分赋权重,综合评价出2007—2012年北京市永定河的生态系统服务情况。结果表明:传统的货币化价值评估方法中,永定河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不断提高,这与永定河实施的修复工程有关;而在生态系统服务得分上,2007—2012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波动性,说明虽然经济价值在不断提升,但河流水资源存贮和调节功能下降实质上还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影响。经分析永定河的旅游功能是其核心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又是旅游功能得以实现的保障,因此在河流管理中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林地资源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工作中存在争议的典型问题,将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既要合法,又要联系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日后的林地管理和执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